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中国直播网微博  直播网微博   网站地图   商标版权注册证   直播号入驻

中国青少年兴传统文化热 北京双胞胎姐妹吟诗作赋忙

2017-03-12 17:06来源:编辑:轩皓宇
中国青少年兴传统文化热北京双胞胎姐妹吟诗作赋忙

    在母亲生日时,姐妹俩手工制作了收集自己诗词作品的线装书致赠。

  中新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黄少华)春日正暖,万物已萌。北京双胞胎小姐妹李若曈、李若晗在忙着高三功课的同时,仍常吟诗作赋习文,着汉服品民俗,沉浸在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中。

  时下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多元文化深刻融合碰撞,移动通讯、网络传播、快餐饮食等催快人们的脚步,便利了生活,也让很多“低头族”迷失了前路。一种觉醒正蔚为风潮,“常回家看看”成为呼唤人们回归伦理与传统的标签,而在青少年中悄然兴起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则升华了其内涵。

中国青少年兴传统文化热 北京双胞胎姐妹吟诗作赋忙

  若曈、若晗分别就读于一墙之隔的北京建华实验学校和十一学校,自小都爱读书,吟诵诗词,揣摩韵律,逐渐领悟文学情愫;尝试习作,在网络诗词论坛上就教,认知拟古体、流年体、实验体;互相推敲,由稚嫩而渐入佳境。

  秋季抒怀,李若曈作《十六字令·菊》:“秋,绿意红情不肯留。重阳客,东水自行舟。”李若晗《少年游·重阳节登高有感》为“登高日晚落霞红,倦客俱归踪。衰阳残柳,寒波鹤影,涟碧渡秋风。凭栏远眺京城小,山色与霓虹。黯淡星河,依然明月,孰与古时同?”

  同样咏梅,李若晗《梅》作曰:“谁倩春风至,遗我一枝梅。东君相去远,茕茕愁不知。韶华无端误,中国直播网,青春尽日稀。红颜不肯老,犹自展娥眉。”李若曈在《腊月梅思》中则写道,“冷蕊初香噙碧露,虬枝玉骨吐新娇。西窗岁岁花开异,何故今宵似旧宵?”

  李若曈这样表达对诗词的喜爱:翻开一页宋词,在迷人的字句里寻一座青山,游一湖绿水,体会千千万万种情怀。让自己的灵与肉,融进古典的光阴。而你所必需的唯一途径,便是深入灵魂的热爱。

  由诗词曲而赏中国文字之美,姐妹俩厚积薄发。

  李若晗的《永远的梅瓶》写道:“啪”的一声,那摇摇晃晃的梅瓶不慎从书架上摔了下来,在地板上结结实实跌了个粉碎。新插的腊梅犹带着几滴清露,此刻却揉碎了一地的残红,星星点点地散落着,在雪白的地毯上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她勉强露出一个安抚的微笑,木然转身走出来卧室的门,“咚”的一声,把自己关进了书房里。她太想一个人静静了。她此刻心中五味杂陈。书房的光线明亮又充足,透过印着碎花的纱帘照进来,烤得地面暖烘烘的。她往后一仰躺上了床,呆呆地看向天花板。空气中浮动的尘埃在阳光强烈地照射下清晰可见,她漫无目的地瞧着它们在空中飘荡,思绪也越来越远……

  这篇作文被北京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闫存林在一个讲座中引用,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以及主旨表达,与会语文老师的普遍赞叹作文文字的精炼与修饰的恰当,气氛的烘托与人物的心理,无不细致入微。

中国青少年兴传统文化热 北京双胞胎姐妹吟诗作赋忙

  李若曈亦不遑多让。《北平的诱惑》就有这样的文字:有位诗人说: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这转瞬即逝的雪花,正诱惑着我一步步,靠近北平。我应邀而来,身着桃红的袄子、遮足的绣裙,撑一把油纸伞漫步在雪中的南锣鼓巷,寻觅着遥远的北平……门檐上白霜黛瓦,相映成趣,朱红的门面因岁月的沉淀掉了些漆色,一对狮首衔着陈旧的门环。这对门环,也因风尘的蚀咬而锈迹斑驳,别样可爱。我停下了,忍不住伸出冻僵的手指,哆嗦着抚摸它……我所熟悉的不是北平,不是那个“渴不死西城,饿不死东城”,问着“喝了没您”、“吃了没您”的老北京……如今我走在雪花纷飞的巷陌,鼓起勇气寻找遥远的北平。

  两姐妹以文学抒情达意,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在母亲生日时,她们手工制作了收集自己诗词作品的线装书致赠。她们曾参加民俗活动,穿着的褙子在路上却被人误为韩服,中国直播网,她们一路忙着解释“这是汉服”。(完)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    

标签: 北京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4-2024 中国直播网(直播网)VZHIBO.COM.CN(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本站取得授权享有第17448205号“直播网”商标注册证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直播网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直播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同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直播网侵权反馈:news@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如有侵权请来邮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证实,直播网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6 备案号:

中直网 吉ICP备2023004346号 | 新现场 吉ICP备2020008037号 | 中在线 吉ICP备2020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