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3月12日电 题:楚式漆艺传人四十载守护不褪色的繁华
作者 梁婷
曾侯乙墓雕刻彩绘漆器鸳鸯盒、九连墩“漆木十弦琴”、战国时期漆木龙蛇座豆……在武汉市一间略显老旧的工作室内,摆放着不少明星文物仿制件,这些华美瑰丽的楚式漆器,仿若将时光定格,再现数千年前楚式漆艺不褪色的繁华。
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些楚式漆器仿制件的制作者——湖北省楚式漆器制作技艺传人刘比建。
今年61岁的刘比建长期为湖北省博物馆做楚式漆木器类文物的修复、仿制,是“曾侯乙古瑟”等多种漆木古乐器的唯一馆藏复制件制作者。从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到如今年逾花甲,刘比建已穿行于楚式漆器世界近四十载。
步入刘比建的工作室,俨然走进一个“漆器世界”,只见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楚式漆器陈列其间,在昏黄的灯光下呈现温润的色泽;墙壁上悬挂的各式古琴,更添古朴气息,这一切都“述说”着刘比建对楚式漆艺的痴迷与热爱。
史料记载,中国漆器可追溯到7000年前,楚式漆器历史悠久,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楚国的漆器髹饰技艺、脱胎漆器工艺及堆鼓描金等技艺,使之达到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这些技艺流传至亚欧等国家,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楚人对漆木器情有独钟,漆器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刘比建介绍,楚式漆器一般用楠木、樟木雕刻,上天然漆自然干燥后彩绘而成,天然漆具有防潮防腐性能,使漆器历经千年仍光彩夺目。不仅有漆杯、漆碗、漆盒等生活用具,有漆鹿、漆座屏等工艺品,中国直播网 ,还有漆琴、漆瑟等娱乐用具。
谈起楚式漆器,刘比建如数家珍,而他与楚式漆艺结缘,要从1987年说起。1987年,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震惊世界,随编钟一起出土的还有大批古琴、古瑟。由于技艺突出,22岁的刘比建被选入湖北省随州擂鼓墩出土古乐器复制专家组。
“出土的漆器浮雕和图案模糊不清,也没有任何实物可以借鉴。”回忆起当年的修复过程,刘比建说,自己是在黑暗中摸索,与古人进行了一次“对话”。最终,凭借对楚文化特有图案、色彩的研究掌握,刘比建依据出土原件的残片,对出土漆器进行了复原。
在刘比建看来,恢复出土文物的原貌、功能,要尊重古人的想法。除具备高超的漆器制备技艺外,还要通晓楚文化史,中国直播网,对历史进行“整旧如新”的再现。
“木胎漆器古乐器”综合雕刻、修漆、彩绘,古乐器发声机理及制作等多学科、多类技艺于一体。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仿古九连墩“漆木十弦琴”,是刘比建的得意之作。这件作品不仅使世人得以一睹战国时期漆木器瑰宝的风采,还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近年来,为延续楚式漆艺不褪色的繁华,刘比建尝试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他结合楚式漆器的美学特点,制作出古瑟、古琴等乐器;在制作上,则更注重古今文化的融合。他制作的“锦琴”,琴身点缀楚文化特色纹饰,古朴之中更添灵动。刘比建认为,要更好地传承楚式漆艺,就应该让这项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完)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