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中国直播网微博  直播网微博   网站地图   商标版权注册证   直播号入驻

101岁老兵遗物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见证日军投降仪式

2017-01-14 02:58来源:编辑:轩皓宇

101岁老兵遗物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见证日军投降仪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有一尊于文瑞的铜像。纪念馆供图

  《见证日军投降仪式的101岁老兵走了》追踪

  昨日上午,于文瑞老人的葬礼在正定县殡仪馆举行,数十人前往送别。老人随后被安葬在他的家乡——矿区横涧乡横南村。老兵虽然长眠,历史的记忆却将永远保留。家人将老人的部分遗物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昨日,专程前来吊唁的该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馆内有一尊于文瑞老人的铜像,这些遗物及此前捐赠的物品会永久性保存,让人们铭记那段历史,意义重大。

  现场

  阅尽百年沧桑,老兵长眠家乡

  冷风扑面,哀乐低回。昨日7时40分许,正定县殡仪馆铭德厅,数十人参加了于文瑞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他们之中有于文瑞的亲友,有专程从南京赶来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人员,有京津冀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执行团队的志愿者代表,有为多位抗战老兵拍过照片的自由摄影人李君放,还有媒体记者等人。《燕赵晚报》也向这位抗战老兵敬献了花圈。

  主持人回顾了于文瑞虽历经坎坷却豁达从容的一生,大家献上素花表示哀悼。随后,家人护送老人的骨灰回到他的家乡——矿区横涧乡横南村。10时30分许,于文瑞在位于村子东南方向的公墓中入土为安。

  光辉

  纪念馆内矗立于文瑞铜像

  昨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人员孙洪亮,专程从南京赶来参加于文瑞的葬礼。于文瑞与这座纪念馆有着不解之缘。纪念馆“三个必胜”展厅入口处,是场景“老兵记忆——我们胜利了”。正面有一尊于文瑞老人的铜像,后面是于文瑞那张拍摄于1945年9月9日日军投降仪式结束后的照片,旁边的展柜中,中国直播网,陈列着于文瑞此前捐赠的眼镜及镜盒、毛笔、个人传记《寻梦》的复印件。铜像的前面有一个显示屏,循环播放采访于文瑞的视频。

  2014年2月25日,该纪念馆工作人员一行三人专程来到于文瑞家看望他,询问了1945年参加日军投降仪式的一些细节。“你们佩带的手枪是什么型号?到南京后驻扎在哪里?日军的态度怎么样?”等问题,当时98岁的于文瑞都记得很清楚。当时,工作人员感叹,老人提供的每个细节都是重要的线索,他们回南京后,可以查找资料一一对应。对他们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101岁老兵遗物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见证日军投降仪式

  ■于文瑞的部分遗物,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捐赠

  部分遗物捐给纪念馆永久保存

  得知于文瑞老人去世的消息,纪念馆在老人去世当天,也就是1月10日晚就发微博表示哀悼,并即刻安排专人前往吊唁。孙红亮11日15时许上飞机,18时许到达石家庄,赶到于文瑞老人家里时,已是20时了。昨日6时许,孙红亮与于文瑞的家人一起赶往正定县殡仪馆,参加了老人的追悼会。

  昨日下午,于文瑞的外孙女王凤霞将老人的部分遗物捐赠给了纪念馆。一件经几番修补的毛衣、一个老人生前最喜欢的小马扎,还有老人生前写字、画画用的毛笔和笔筒,都一并捐赠了。

  看着这些物品,孙红亮很激动地说:“于文瑞老人,是目前我们找到的1945年9月9日日军投降仪式的唯一一位亲历者,也是最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见证者。他用过的每一样东西都很有价值,可以向观众展示那段特殊的历史,尤其是对于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意义重大。”孙红亮表示,这些捐赠品在纪念馆内会得到永久保存。

  追忆

  于文瑞口述日军投降仪式

  社会学者彭秀良曾采访过于文瑞老人。2011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当于文瑞老人说起见证日军投降仪式的经历时,彭秀良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军校礼堂举行,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抵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在这个最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直播网,于文瑞负责投降签字仪式会场签字台出入口的警戒工作。彭秀良至今仍记得于文瑞的讲述:

  这次受降仪式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对于挑选随从警卫人员非常严格。当时我是中尉排长,在部队上成绩非常好,于是很幸运地当选。由于日本投降情况还不是十分明朗,不得不防他们有反悔捣鬼的可能,加之入选的都是级别较高的宪兵军官,所以上级命令我们都要降级改扮为普通宪兵。

  9月9日,受降仪式就在南京中央军校礼堂举行。我带领两名宪兵全副武装站在签字台出入口,负责警卫工作。整个受降签字仪式很短,只有十几分钟。我方的人员都坐定之后,由指挥官引领着,冈村宁次、今井武夫一行5人,都躬身、低头,双臂贴膝,拘谨地鱼贯而入。站在签字台后面,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海军司令陈绍宽等人深深一鞠躬后,落座聆听“受降宣言”。而后,我亲眼目睹了今井武夫磨墨、冈村宁次签字的全过程。

  特写

  关爱抗战老兵 他们在行动

  昨日的葬礼上,有3个人特意赶来陪伴于文瑞老人最后一程。他们是自由摄影人李君放和京津冀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执行团队的代表时存才、王城阳。他们所关注的不只是于文瑞,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抗战老兵。

  46岁的李君放从2011年起开始拍摄抗战老兵。最初,他只打算拍肖像,为老兵们留下一张有尊严的照片。但在拍摄过程中,有些老兵陆续离世。这让他意识到,再不珍惜老兵就来不及了,只能空留遗憾。所以,他开始拍摄更有价值的老兵资料和生活起居照,同时给这些老兵建立档案,记述他们的生平往事。5年来,他为平山、井陉等地的200多名老兵拍过照片,几乎给每位老兵都留下了百余张生活、资料照片。他挑选其中的一些结集成书,并举办了摄影展。

  “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100个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李君放如是说。

  京津冀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执行团队的代表时存才,不仅在于文瑞去世的当天帮他找医生上门看病,也在老人去世后上门吊唁并参加了昨日的葬礼。

  这个团队关注的是于文瑞这样的抗战老兵,志愿者们会定期上门看望、慰问老兵们,送钱送物,根据老兵们的生活条件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还提供医疗救助,为他们做口述史。凡有老兵过世,他们都会派代表上门吊唁,在这些老兵最后的时间里,带去民间最崇高的敬意。“当年国家有难,他们站出来了,今天他们是耄耋老人,我们站出来。”志愿者王慧景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老兵的精神,传承老兵的精神。

  □文/图 本报记者 苗静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4-2024 中国直播网(直播网)VZHIBO.COM.CN(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本站取得授权享有第17448205号“直播网”商标注册证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直播网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直播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同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直播网侵权反馈:news@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如有侵权请来邮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证实,直播网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6 备案号:

中直网 吉ICP备2023004346号 | 新现场 吉ICP备2020008037号 | 中在线 吉ICP备2020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