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大年2016年,注定会在中国楼市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销售面积双双登上历史高峰。12月中旬,国家统计局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前11月,全国就创出了逾10万亿元的历史天量,其中商品房成交金额达10.2万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销售面积13.58亿平方米,中国直播网,刷新了2013年全年13亿平方米历史纪录。
房企千亿阵营扩容至12家
另据专业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研究中心推测,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破12万亿元,销售面积破15亿平方米几无悬念。
数据来源:CRIC研究中心
中国房企的“千亿之年”已然来临。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016年房企千亿阵营将扩容至12家,除了过去几年的老成员万科、恒大、绿地、碧桂园、万达、保利、中海等7家之外,融创、绿城、华润、金地、华夏幸福都将迈入千亿之列。这当中,万科、恒大、碧桂园等已成功跻身3000亿级别的超级房企。
土地方面,全年逾318项最新纪录更是史无前例。这股拿地潮发端于一线城市,后来又迅速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其中合肥、南京、上海和杭州的高价地块数量均在20宗以上。而高价地块的平均溢价率超过100%的城市不在少数,甚至连三四线城市也创出高价地块。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土地成交价款累计达到7777.48亿元,已超过2015年全年金额,累计同比增速高达21.4%,创下自2014年以来新高。
房地产行业不乏惊喜,更暗含隐忧。业内普遍认可,这波先抑后扬的楼市行情,在2017年将探底回落。
在经历2016年前三季的繁荣与火热之后,第四季度的全国楼市已在调控大潮中应声回落,其中开发投资、销售、新开工等关键指标“虎头蛇尾”,在冲高后调头直下。
“目前来看,本轮房价涨势宣告结束。”易居(中国)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丁祖昱分析称,未来热点城市的调控将持续从紧,并逐步向货币市场蔓延,购房需求将被抑制和延后。
事实上,在“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成为2017年房地产行业政策新基调后,房地产业资金定向收紧也箭在弦上,相比2016年如此宽松的政策环境将不复存在。
这当中,对全国楼市销售贡献最大的一线和热点二、三线城市都遭受着供应不足和政策调控的“双面夹击”,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的下滑毋庸置疑。克而瑞地产研究预计,2017年全国商品房总成交规模将保持在2015年的水平,约13亿平方米;销售金额全年维持在9.5万亿元左右,略低于2016年。
目前,热点城市禁止高端项目备案、不批预售证,的确会对2017年商品房成交金额产生抑制,但囿于市场格局和成交结构没有发生本质改变,需求释放仍集中在房价较高的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新一年成交金额也不会出现大幅下滑。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给出的判断也是,2017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将下降10%左右。
“地价”作为本轮调控的核心之一,是接下来一段时期内调控的重点对象,除了各城市针对土地出让设定了熔断、限价等门槛,对于土地拍卖资金从严审查也将抑制土地成交价款不断攀升。
按照各大机构预测,2017年全年土地成交金额与2016年相持平、继续小幅上涨概率较大。地方政府迫于压力必将“雪藏”部分热门地块以避免地王丛生,整体成交量大幅增长几无可能。
房地产市场或有序降温
虽然多数上市房企在2016年获得了“丰收”,但有些房企仍旧为2017年的业绩担心。
“我们预计2017年一季度市场会比较冷,因此要在年底前多销售一些可售货源,这样2017年一季度的业绩将会好看一些,资本市场对我们也会更有信心,评级稳定,融资渠道才能够保持畅通。”一位内房股房企高管如是透露。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房企均有这样的担忧。
从政策层面看,2016年7月份政治局提出“抑制资产泡沫”,10月份后包括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出台调控措施,基本上是从限购限贷、规范交易秩序、稳定市场预期等出发,目的是为了房地产市场软软着陆。
鉴于此,对于2017年房地产市场,抑制泡沫和控制规范将是2017的主基调。目前来看,业内对2017年房地产销售回落,市场有序降温已经达成共识。
不过,方正证券房地产分析师任泽平则认为,尽管销售会回落,但2017年房地产投资不会悲观。任泽平表示,开发商已经“屯粮而兵马未动,资金足以支撑投资”。
他表示,“有观点认为,地王频出推高房企拿地成本,当前房企外部融资收紧,未来房企资金面紧张,会对房地产投资产生限制。但对房企资金压力进行纵向比较后的结果均表明,得益于销售回款,房企资金面在2016年得到改善。对于很多房企来说,中国直播网,2016年,由于资金普遍充裕,土地市场上并未有很好战绩,销售款也未转化为土地款,屯粮而兵马未动。2017年,外部融资收紧对一部分房企形成压力,对资金雄厚的开发商,则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基于此,房企资金足以支撑未来1年的开发投资需求。”
此外,他还表示,政策催化下,土地购置费超预期。其表示,房地产地区分化的一致性预期下,房企卡位重点城市产生对一、二线和强三线土地购置的强烈需求,这一趋势将继续延续。他认为,二线和强三线土地供应将更有弹性,主要得益于两个政策红利。一是长效机制破冰,“人地挂钩”推行,人口流入的热点城市地方政府改变“量出为入”供地思维,增加建设用地供应;二是“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供地市场化改革将增加存量土地流动性。
鉴于此,任泽平表示,2017年,是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高之年,房企深度洗牌和两极分化,将增加项目并购和土地交易,这也将成为土地购置费重要支撑。
来源:时代周报、证券日报、克而瑞研究中心,中房网综合整理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