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三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周妍表示,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龙眼、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进入秋季,天气转凉,脾胃虚弱,中国直播网,消化不良频发,为此我们来介绍一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防治。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被认为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未病先防
1.四时养生
本病多在肠,和脾胃的关系密切,养生之时春季可以菊花、玫瑰花、佛手、柴胡等疏肝醒脾,调畅肠道气机;夏季可以大黄清肠除垢;秋季可以蜂蜜、火麻仁润肠通便;冬季可以枸杞子、生地黄、白术、茯苓、党参补中益肠。顺时调养,可减少IBS的发生。
2.饮食有节
若肠胃积热,粪质干燥,易形成便秘型1BS,应减少进食醇酒厚味、辛辣之品,增加膳食纤维。若脾运失健,易发生腹泻型IBS,应注意避免饱食过量,避免过食肥甘生冷、馊腐、不洁之物。
3.调畅情志
应学习舒缓压力,改善调整心理应激、焦虑和情绪异常,保持愉快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减少肠道对食物的高敏感性,预防IBS的发生。
4.不妄劳作
应注重有规律的体力劳动、有规律的作息,以缓解劳累、恢复体力和促进肠道功能。
二、既病防变
1.治既成之病
既病未传变之时,病在本脏大肠,病机为大肠的传导失常,患者多有肠鸣,或见腹中作痛,便下黏腻不畅,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作。以泄泻为主要表现的,多采用清肠化湿法,辨证以温化、清化、淡渗各法为用,可与薏苡仁、白术、黄连、仙鹤草等;以便秘为主要表现,常以润肠通便法,药用火麻仁、瓜蒌仁、苦杏仁等;或以益气通腑法,可与小承气汤为基本方,药选大黄、陈皮、白术、神曲、山楂等促胃肠动力中药;或以顺气导滞法,以六磨汤为基本方,药选木香、沉香、枳实、槟榔等。
2.治将受邪之脏
IBS虽以肠道病变为主,但应强调以安将受邪之地为治法,重视对肝、脾、肾的调治。
(1)宜安肝:对于由IBS导致肝气郁滞的患者,治疗应予疏肝理气。若气秘的可予六磨汤、木香槟榔丸等;若为痛泻,可予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加减。药多选用延胡索、木香、香附、郁金、青皮、佛手、乌药、紫苏梗等,也可佐白芍加倍缓急止痛,防肝气横逆。腹胀多用枳壳、厚朴、佛手、路路通;有后重者用郁金、槟榔、大腹皮、莱菔子、枳实。当然疏泄条达也勿要太过,以防伤及肝阴;敛肝柔润药物也不要应用太多,以防影响肝气的升发。
(2)宜安脾:对于IBS,尤其属脾气亏虚,健运失职,湿邪内困者强化后天之本,用方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以健脾益气,升清浊,使肠道得司。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炒山药、扁豆、炒白术、苍术、茯苓、甘草芡实等。如兼有气滞者,可予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应注意健脾的同时运用风药升提取“风能胜湿”之意。借以升阳除湿,举清降浊,振奋阳气,可选用升麻、柴胡、防风、桔梗、荷叶等。
(3)宜安肾:属肾阳不足者,应注意温补肾阳,治疗方用附子理中汤之类,药物如杜仲、丁香、附子、肉桂、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吴茱萸等。便秘不通治疗可用温阳通便的济川煎,以及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适当佐以润肠理气通便的药物,如火麻仁、枳壳、瓜蒌仁、杏仁等。注意温肾的同时应用健脾药物,取脾肾为先后天之本,火土相生之意,选用黄芪、党参、山药、白术、茯苓等。
3.治将变生之病
(1)痰浊:痰饮流注肠腑,则易致泄泻迁延不愈,表现为时发时休,时秘时泻往来交替,大便常为有色黏液,肠鸣有声。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痰生,兼有肝气气郁则痰凝,故治疗宜行气健脾化痰,方用二陈汤、导痰汤类,可配伍白芥子、枳壳紫苏子、槟榔、香附、苍术等。黏液多者可加扁豆、五倍子、孩儿茶等。
(2)瘀血:瘀血留于肠腑,多有黏液脓血样大便,或大便变形有压迹,腹部刺痛固定不移等表现。瘀血发生多由于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不能行血,且病变反复,日久愈,病及络脉,导致瘀血留滞而痰瘀互结,造成疾病缠绵不愈。可予失笑散、少腹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川芎、赤芍、红花、郁金、檀香、桃仁、地龙、香附、没药不留行、路路通等。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