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美国人在网上发出了这样一篇帖子《在美国人眼中,哪些行为很“中国”?》一时间,论坛都沸腾了。
在这篇文章中,美国网友列举了20个“很中国”的行为。
比如,爱喝热水、爱搓麻将、喜欢插队、喜欢提着鸟笼散步、喜欢夸别人家的孩子、喜欢问别人:“吃饭了吗?”
WTF,提着鸟笼散步???你确定中国人都这样???
这是一种很北京、并且有闲有钱有年龄的人才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好吗?像笔者这种,活得连笼子里的鸟都不如……
对于这样一篇帖子,很多中国网友看了就不爽了,纷纷表示:“我是中国人,但我不会这样子”、“呵呵,美国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吧”等等。当然也有人表示,这篇文章仅仅是调侃,咱们要是愿意,也可以写一篇《在中国人眼中,哪些行为很“美国”?》,然后埋伏在旧金山,抓出一个爱搓麻将、喜欢插队,成天提着鸟笼子散步的美国人。
后者的几率很小,但未必抓不到。前者想要写,也没什么问题,其实还不需要我们自己动手,美国人民自己都有总结:
同理,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
怎么样??是不是酣畅淋漓??
让我们再把枪口瞄准自己人,地图炮开起来……
上海人眼中的中国
广东人眼中的中国
河南人眼中的中国
东北人眼中的中国
甘肃人眼中的中国
好了,我们记住了如此多的典型,是不是觉得特别姿势又增长了不少?
这其实就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
刻板印象经常体现在种族、地域和性别之间,并成为无数场撕逼的原罪,常见句式有:“因为一个人,恨上一个省。”、“黑人都是……”、“女司机……”
当我们谈论刻板印象时,首先要搞清楚,刻板印象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我们该如何对待刻板印象。
1
什么是刻板印象?
狭义上的刻板印象,就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人们通过对孤立的事件和个体进行提炼,或者长时间的受到某种观念和经验的影响。在种族、地域和性别(以及其他)中,同行为画上等号,并最终形成一种固定的、以偏概全的判断。
比如:
河南人=偷井盖
广东人=什么都敢吃
东北人=“你瞅啥?”“瞅你咋地!”……打起来了
美国人=枪击
黑人=XX很大
穆斯林=Boom!
而广义上的刻板印象,则是一种认知方式,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认知阶段。
我们记住一个事物,往往都是先记住它的特征。比如什么是桌子?可能你眼前并不存在这么一张桌子,但桌子的抽象概念已经深入到你脑海里,凡是符合那个概念的,就是桌子,你不可能把一张凳子称为桌子。
同样的,什么是英国人?什么是日本人?什么是河南人?什么是东北人?什么是黑人?什么是穆斯林?
你可能未必见过他们,或者只接触过一两位,但当你提到他们的时候,其特有的文化符号已经先出现在了你的脑海里。
但问题就在于,文化并不像桌子凳子那样容易概括,但人都天生喜欢概括。所以我们脑海中的文化符号,未必都是积极的、全面的。
更多时候,你其实只是在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
、
2
刻板印象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刻板印象是如何产生的?网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但在这里笔者想展开港一港前面提到的“广义刻板印象”。
在这里,中国直播网,我们先引入一套“文化表征”(cultural representation)的系统,“表征”是文化研究的基础概念,即信息在我们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而信息的意义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并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歧义。
把时间放在5年前,你可能从未把这两样事物联系在一起:白帽和炸弹。
但如今在网络上,你却随处可见“这很清真”的段子和表情包。因为随着ISIS的崛起和恐怖袭击在欧洲北美愈演愈烈,网上的仇穆情绪日益增加,这种调侃其实表达了人们的隐忧和焦虑,所谓政治正确的呼声反而越现单薄与无力。
同样的,曾经我们提到“难民”这个词会心生同情,但如今在很多人的大脑里,厌恶已经把同情驱散了,即时他们未必接触过真正的难民。因为各种媒体、社交圈子让我们被动地接受信息,并同时也接受其意义发生的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是我们的想法产生歧义,还是因为某些穆斯林或难民的所作所为造成的歧义?从概括上讲,穆斯林、难民、你、我,都是人,与其说他们很坏,不如说人类本质上就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我们在谈论对某各个地域、种族和性别的刻板印象的时候,被谈论的对象往往是缺席的,或者是处于弱势话语地位。
#p#分页标题#e#没有人敢坐在一堆穆斯林中间谈论穆斯林,就像你也不会对着几个河南朋友说偷井盖的事情。人们热衷于在背后议论纷纷的原因,一是为了避免冲突,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在谈论对象缺席时,谈论者才掌握解释权。就像号称“百无禁忌”的知名大V“英式没品百科笑话”,也从来不敢发关于黄种人的玩笑,因为他知道微博是谁的土壤。
表征,就是一个争夺解释权的过程。而刻板印象,则更像是强势话语者的自娱自乐。
3
如何对待刻板印象?
首先,不要设想一个不存在刻板印象的世界,刻板印象无处不在,我们也需要标签去定义人与事物。要承认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和偏见,并且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全面地了解一个种族或者省份。
刻板印像是一个中性词,它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们。坚守政治正确底线的人,也会尽量避免在凌晨三点走在洛杉矶的黑人区,这二者并不矛盾。
更重要的是,多数人也不需要,反而更热衷于刻板印象带来的掌握解释权的快感。当我花很多时间去向一个仇穆的朋友解释伊斯兰文化的时候,最终换回的还是一句:“天堂与72处女。”
So What?
人都是在绝对的孤独和相对的理解中共存。我首先能做的就是,当自己成为刻板印象的受害者时,并不一点就燃,如果有对话基础,我会尝试去争夺解释权,如果没有,那就保持沉默。
其次,要相信在文化表征的过程中,意义的改变在于解释权的争夺,随着一个民族的崛起和文化的交融,弱势文化也会发生扭转。文章《在美国人眼中,哪些行为很“中国”》的评论中,也有许多美国网友表示这不足以代表中国人。
最后,保持反思。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对同一种文化的不同解释。尤其对于留学生这样的群体,更容易长时间的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很有可能出现——你所去的英国和你想象中的英国完全不一样的局面。
在这种所见和所想发生冲突的时候,反思就产生了,刻板印象也就产生了可改变的空间,我们应该把这个空间留得更大一些,如果不够了解,中国直播网,就不要急于下结论。
如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思维孤独”一章所言:
来得太快的结论是思维的敌人,黑白之间才是思考的地带。
myOffer出国党∣打开世界的正确方式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拿只属于出国党的福利
干货请戳:
行李清单丨签证丨入境材料丨租房丨宿舍丨服装品牌丨食物
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丨U.S.News全美最佳大学排名
全球金融硕士排行榜丨REF英国大学商科排名丨QS世界大学排行
泰晤士报亚洲大学排行榜丨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
还有一箩筐关键字……你们自己输吧……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