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中国直播网微博  直播网微博   网站地图   商标版权注册证   直播号入驻

良渚遗址申遗成功真正意义:中华五千年历史终被“认同”

2019-07-07 10:55来源:编辑:News_章诚磊

  中国良渚古城遗址6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表示,“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一个25岁青年的发现

  良渚遗址的发现,与一个25岁的青年有关。那就是施昕更。

  施昕更出生于1912年,少年时代的求学生涯按部就班。1930年,他进入西湖博物馆从事地质矿产工作。也就是1936年,杭州古荡老和山在建造杭州第一公墓时,出土了一些石器。当年5月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和吴越史地研究会合作对遗址进行试掘。

  古荡发现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的消息传出后,施昕更敏锐地发现,有几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尤其是一种长方形有孔的石斧,他在杭县北乡良渚一带见过。

  于是,施昕更回到良渚进行调查。11月3日那天,他在良渚镇附近棋盘坟的干涸池底,发现了一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这个重大发现令其激动不已。

  后来,施昕更主持了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期间,考古发掘获得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实物资料。同时经调查“发现了以良渚镇为中心的十余处遗址”。此后,施昕更完成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其中对以“良渚”作为遗址的定名做了说明:“最新的考古报告都以地名为名……我也来仿效一下,遗址因为都在杭县良渚镇附近,名之良渚,也颇适当……”

  曾被误认为属龙山文化

  不过,当时因为种种原因,考古学者并未采取“良渚文化”的说法。即便是发现者施昕更也曾认为,良渚遗址与山东的龙山文化属同一文化体系。

  但这个看法很快发生了改变。随着江浙一带的诸多文物在考古发掘中出土,有学者逐渐意识到良渚应当属于独立的文化体系。

  1957年,考古学家夏鼐在《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象》的序言中指出,良渚等遗址出土的遗物有其独有特色。两年后,1959年,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队长会议上,夏鼐又提出了“太湖沿岸和杭州湾的良渚文化”这一说法。

  随着相关考古工作的推进,更多的实物证据被发现。1987年,浙江余杭瑶山发现良渚祭坛和贵族墓地;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确认,标志着良渚遗址进入都邑考古新阶段。

  此后,2009年—2012年发现和确认良渚古城外郭城;2009年—2015年则发现和确认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它的形成、发展脉络,就此逐渐清晰起来。

  因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其中,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

  良渚遗址为何令世界惊叹?

  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无疑给世人带来了许多惊喜。

  对良渚遗址的价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曾对媒体说,良渚遗址拥有水利系统、分等级墓葬、祭坛、以玉器为代表的礼器,遗存类型丰富、遗址格局完整,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良渚遗址考古发现的种种证据都能表明,距今五千年左右,长江流域已经进入‘古国文明’阶段。同时期,中华大地各个区域中,良渚文化的发达程度是具有领先地位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让全世界了解到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而是一个历史的真实,其意义也正在于此。最后,良渚文化融入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滚滚洪流之中。

  良渚的考古从一开始就不是挖宝。探寻先民智慧、揭开文明的谜团,或许,这才是它的另一重要意义所在。

  (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中新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4-2024 中国直播网(直播网)VZHIBO.COM.CN(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本站取得授权享有第17448205号“直播网”商标注册证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直播网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直播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同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直播网侵权反馈:news@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如有侵权请来邮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证实,直播网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6 备案号:

中直网 吉ICP备2023004346号 | 新现场 吉ICP备2020008037号 | 中在线 吉ICP备2020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