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中国直播网微博  直播网微博   网站地图   商标版权注册证   直播号入驻

刘佑年:30年匠心练出“金耳朵” 一辈子铸好编钟的“哆来咪”

2016-12-04 21:26来源:编辑:中国直播网

中国青年网武汉12月4日电(记者 刘尚君)痴迷了编钟一辈子,刘佑年说,他就是爱听从这编钟敲出的“哆来咪”,清脆悠扬、动听悦耳。

精耕细作30年,作为一名大师级的“铸钟人”,殊不知,他拿着钟锤上在编钟上这样轻轻一敲,敲出的是历久弥新的编钟韵味,敲出的是千磨百练的高超技艺,敲出的是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找到刘佑年可费了不少劲,他所在的武汉机械工业研究所淹没在一片相对破旧的筒子楼中。一所上世纪50年代的旧办公楼,几间味道呛鼻、原始简陋的大厂房,便是刘佑年这30年工作的地方。在这里,他从一名不折不扣的理科男变成对乐理精通的艺术学者,他在机器的轰鸣声和调音的噪音声中练就了一听就准的“金耳朵”,他把与音乐为友,与编钟为伴的青春,毫无保留滴献给了这里,只为铸造一件件愈加精美的编钟艺术品。

刘佑年:30年匠心练出“金耳朵” 一辈子铸好编钟的“哆来咪”

刘佑年正在进行编钟铸造工作。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绝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编钟,作为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很多普通人并不熟悉。它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秦汉,多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中国直播网,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锤或木棒分别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歌曲。厚重的铜壁上,凝结着穿越时空的中国智慧和天籁之音。

毫无疑问,编钟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冷门的小众文化,铸造编钟也算得上是一门传统古老的技艺了。“之前我们都没怎么学过特别系统的铸造方法,全靠自己琢磨出来的经验。”到今天,刘佑年已经是武汉机械工业研究所的第四任铸钟人。

“我干这玩意儿,没有兴趣肯定坚持不下来。”说起来,刘佑年是一名从机械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与传统音乐器械制造完全搭不上边。但是“任性”的老刘就是凭借着对音乐的喜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现在的职业。从1986年进入武汉机械工业研究所开始,他便一直在扎根在生产一线从事艺术铸造产品和经营管理工作。

最开始制造编钟,刘佑年可是个不折不扣的音乐黑洞。“那时候我们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复制和仿制编钟,做出来的作品能让人能听出音符在调上就行,没啥大标准。”什么音调、音色、响度等乐理知识,刘佑年都不太了解。但是他并没有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经常向老师傅学习,争取把别人的智慧都变成自己的智慧。

1991年,上海民族乐团来到研究所定制33件套的编钟,懂行的行家一看刘佑年就不懂音乐,便从五线谱开始教他。为了更好的了解编钟的构造,刘佑年不知跑了博物馆多少趟,湖北省博物馆的学者也给了他很多帮助。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刘佑年完成了33件套编钟的制作。本以为做的很好了,但是当上海民族乐团的音乐家来验收产品时,有11口钟当场被他们判了死刑。

“你们这个钟的没有调过音。”也就是从这开始,刘佑年第一次知道原来制造一口编钟,还需要调音这道工序,不是只要保证音准就行。“要把音乐艺术和操作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制造出精美的作品。”

虽然自己的作品被判了死刑,但是,刘佑年感觉自己的铸钟本领上了一个大台阶,也找到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刘佑年:30年匠心练出“金耳朵” 一辈子铸好编钟的“哆来咪”

在刘佑年的办公室里,陈列着许多他为之自豪的经典之作。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把噪音留给自己,把美妙的音乐留给别人

编钟多为成套,根据大小不同一套编钟少则几口多则十数口。铸造一口编钟,至少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蜡模、制范、脱蜡、焙烧……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调音。焙烧前,一口编钟多则穿9件“衣服”,少则7件“衣服”,然后再一层层“脱掉”。每道工序,都必须手工打造,温度、湿度、精度都要精准控制。

所谓调音,就是用机械砂轮将钟体内的多余材料磨掉,从而得到好听的乐音。稍微有一点偏差,多磨了几秒钟,磨的不到位,哪怕是有零点几毫米的误差,都会导致音准、音色不对,整个编钟都成为废品,前面完成的工序都前功尽弃。

“打磨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在我们之前的生产过程中就出现过个别工人瞒天过海,以为出点小差错没事就交给下一个工序的负责人,导致最后一整套编钟就缺一个无法成套,而单独为了一口编钟重新铸造,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刘佑年说,“所以干我们这一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不可以瞒天过海”。

这个学费不是不能交,是交不起。因为编钟对于音准、音色、音高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要求,刘佑年30年如一日守在工作岗位上,大意不得。

特别是夏天调音,打磨下来的铜粉无孔不入,钻到脖子里、身上、耳朵里,什么防护服、护目镜、耳塞都不好使,长期以往,就会导致皮肤过敏,奇痒难耐。辛苦是辛苦,但是刘佑年却总说:“这么多年了,哪怕有时受点挫折,累一点,也不感觉怎么样,还是蛮开心的。”

寂寞,是刘佑年对这个不太景气的行业最大的感受。“制作一套编钟,光调音一坐就是几个月,几个月重复干一件事情,耐不住寂寞真的不行。”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甄别,让刘佑年拥有了一双“金耳朵”,“基本上声音一出来,我就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需要以什么角度、什么厚度重新打磨。”

把噪音留给自己,把美妙的音乐留给别人。这是刘佑年的经典语录。

刘佑年:30年匠心练出“金耳朵” 一辈子铸好编钟的“哆来咪”

技术工人正在对编钟模具进行打磨。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30年,刘佑年创作了仿制8件套清代金编钟,仿制16件套鎜钟,国韵系列青铜打击乐器-国韵荟萃。这些清脆明亮的韵律奏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乐章。

让老外看看我们的中国音乐

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在世界著名音乐家谭盾的指挥下,刘佑年所率团队复制的“曾侯乙”编钟,奏响了“天·地·人”乐章。

20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青铜打击乐器国家标准由工信部正式发布,刘佑年的名字被排在了第一个。

……

自己的宝贝每一次在大舞台上的亮相,刘佑年都十分骄傲。“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编钟蕴含着很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不能总让它在犄角旮旯里,绝对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埋在地下。”

让每一个国人能享受编钟这件乐器,也让老外看看我们的中国音乐,是刘佑年最大的愿望。“文化内涵、技术艺术这方面,中国直播网,如果是一百分的话,我只能说,刚刚及格吧。只有当我们的编钟走出国门的时候,才感觉我们做这件事儿,特别的有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刘佑年一直在路上。他说,只要我做的事情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比今天更好,我就觉得挺好。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4-2024 中国直播网(直播网)VZHIBO.COM.CN(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本站取得授权享有第17448205号“直播网”商标注册证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直播网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直播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同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直播网侵权反馈:news@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如有侵权请来邮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证实,直播网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6 备案号:

中直网 吉ICP备2023004346号 | 新现场 吉ICP备2020008037号 | 中在线 吉ICP备2020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