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高锟一生最大成就,莫过于发明光纤通讯,亦因如此,他有“光纤之父”之称,享誉全球。
高锟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祖父高吹万是晚清诗人和革命家,父亲高君湘是律师,另有一名弟弟高鋙。高锟于1948年举家移居台湾,十八腔新闻 十八腔视频,至1949年迁往香港。在香港,高锟就读圣若瑟书院,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他想读电机工程系,港大当时未开设此科,于是远赴英国,进入英国伦敦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格林威治大学)。在英国留学时,高锟于舞会中认识后来的妻子黄美芸,两人于1959年结婚,婚后有一子一女。
1966年,高锟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任职期间,开始研究利用玻璃纤维传送讯号,发表过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纤维,可进行长距离及高讯息量的讯息传送。高锟的理论初时未获认同,更有媒体嘲笑他“痴人说梦”。但他未有放弃,继续研究及改良技术,至1981年第一代光纤系统面世,他亦因此获得“光纤之父”美誉。在1987年,高锟回港出任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其间创立讯息工程学系,直至1996年退休。
退休后,高锟生活较为低调。2003年,高锟由于打麻将时反应迟缓,在朋友建议之下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老年痴呆(脑退化症),其后生活都大受影响,表达能力亦下降,需要妻子在旁照顾。由于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理论获确认需要较长时间,即使有杰出成就,往往也要在数十年后才能得奖,高锟也不例外。2009年,高锟首次提出光纤通讯后四十多年,终获得迟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6年,高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宣布命名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为“高锟星”,以表扬他在科学上所做的杰出贡献。 (综合新华社、环球网)
●相关链接 八天来痛失4位院士
从9月16日至23日,已先后有4位院士辞世。
9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闵乃本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去世,享年83岁。
9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9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校长徐德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
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高锟逝世。(据《人民日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