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送礼金不能超过1000元,酒席最高标准每桌800元,不喝单瓶50元以上的白酒,不上鲍鱼、海参、象鼻蚌等名贵菜品……这份带点乡土气息的《文明婚丧约定书》,如今已成为象山县新桥镇关头村村民的行动自觉。在象山,越来越多的村庄有了类似的约定书。
“刚开始,中国直播网,村民觉得婚宴办简单了丢面子。不过现在,村民逐渐尝到了甜头,人情到了,负担也轻了。”12月27日,关头村党支部书记史良法对记者说。
改变,是一种态度。从2003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到2010年提出打造“美丽乡村”,浙江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其中也有“短板”——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现象和陋习依旧存在。
元旦和春节将至,婚嫁活动、人情往来也将迎来密集期,也是大操大办、大吃大喝、攀比铺张的多发期。倡导文明乡风,迎来了一次考验。
三大陋习需改变
眼下在浙江省一些农村,“攀比风”和“人情债”挥之不去,曾经的关头村也不例外。全村九成人都姓史,乡里乡亲大多沾亲带故,一户人家办酒宴,办七八十桌是常事,礼金2000元起步。
今年4月,因为有村民超规格操办丧事被全县通报,村党支部书记史良法坐不住了。在村民代表会议上,他正式提出“文明婚丧”理念。很快,村民集体行动,制定出了《文明婚丧约定书》。
今年9月,因为小儿子结婚,村民史玲国意外成为“村红”——他是约定书出台后“头一个吃螃蟹的人”。“自家养的猪鸡鸭鹅,自家种的蔬菜,自家酿的酒,一道道家常菜,亲友都觉得可口。我们比原计划少请了一半多人,只办17桌,而且只办一场,但婚礼还是很热闹。”史玲国做了一个比较:他的大儿子结婚时,前后办了4场婚宴,每场办100余桌,每桌菜肴3000余元,同时来喝酒水的红包起码2000元,“婚礼办得更轻松了,亲友的负担也轻了”。
关头村现象并非个例。记者梳理后发现,农村现存的陋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婚丧大操大办。有些地方办婚事动辄几十桌,甚至上百桌,山珍海味、歌舞助阵,“份子钱”节节高,彩礼动辄十几万元;丧事方面存在攀比之风,中国直播网,一场丧事花费少则四五万元,高的甚至四五十万元,有的还修建豪华坟墓;第二是部分节庆庙会“变味”,热衷制造“假民俗”“洋民俗”,节庆庙会成为互相吃请的节日,还比谁请到客人多,看谁接待时间长;第三是封建迷信活动时有发生,算卦、相面、择吉日生意各有“市场”。
变味“风俗”成负担
今年10月,在“中国潍坊(峡山)金风筝国际微电影大赛”上,由省民政厅报送的微电影《云在树上》喜获“最佳作品奖”和“十佳音乐奖”。这是一部反映民政文化、倡导婚登礼仪的微电影,旨在引导新人移风易俗,改变“轻登记、重婚宴”现状,抵制铺张浪费。
事实上,“攀比风”和“人情债”已是农村群众的隐性负担,甚至成为部分脱贫群众返贫的一大诱因。
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象山每户家庭一年的“人情”开销少则两三万元,多则10余万元。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的象山人来说,负担可见一斑。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