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岁的黄姐是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二病房的一名护工,负责陪同患儿检查,送血液标本。血液科二病房所有的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都认识她:今年是黄姐在北京儿童医院工作的第15年。10多年来,黄姐从来没有在春节期间回过老家。今年的这个春节,是黄姐10多年感到最幸福的春节:一家四口团聚在北京儿童医院,爱人在医院当技工,女儿送餐,儿子送标本。大年三十晚上,院领导给黄姐一家送来了猪肉大葱馅的饺子,黄姐一家还在医院里高高兴兴地拍了一张“全家福”。黄姐说,他们愿意留在北京过春节,这里的孩子需要他们,北京也需要外地务工人员。
黄姐是在2005年元旦那天来到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二病房工作的,10多年来没有换过病房。其实,黄姐的真名叫做黄春秀,在病房工作久了,医生护士都称呼她为“黄姐”,患儿一家三代也都称呼她为“黄姐”,黄姐半开玩笑地说:“辈分都被叫乱了。”血液科的住院孩子病情都比较重。黄姐说,她来到病房那天,就记住了要有“三心”,也就是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多数科室的患儿会选在春节前出院回家,血液科的孩子需要进行化疗,一旦进入化疗周期,就不会因为节假日而改变治疗计划。“现在病房里还有六七十个孩子。”春节期间,黄姐的工作强度一点不减。不过今年黄姐忙得特别开心,因为每天都能看到爱人和孩子们。昨天下午,记者在医院见到了黄姐的爱人胡恩生,他正在综合病房工作,“现在趁着病人少,给地板打打蜡。”他特别疼爱妻子,以前老胡在北京自己做点小生意,前两年两个孩子准备高考,老胡回到老家照顾孩子;去年9月,小儿子也考上了大学,老胡就决定到医院来工作,“两个人互相关照。”
大年三十下午6点多,一家人都下班了,正好赶上院领导来慰问,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带着院领导送来的饺子回到了宿舍。老胡专门做了一桌年夜饭,“排骨、牛肉炖土豆、肉丝炒青椒……还有红酒。”儿子小波去年考上了大学,第一个寒假就来到医院工作,负责送标本。这是他长大后一家人第一次吃年夜饭,“我和妈妈还喝了一杯红酒。”比起小波,20岁的女儿小雨已经是这里的“资深员工”,小雨正在上大二,这是她第四次利用寒暑假来医院工作。春节期间很多送餐员都回家了,小雨成了一家人中最忙的一个,“早上起来去抄订餐单,回来送餐,孩子们吃完饭后再推着餐车回来洗刷餐具、消毒……这样的工作,一个病房早中晚就要重复三次;下午3点,还要送一次水果。”小雨一天要负责三到四个病房的送餐工作,“有时候特别累,我觉得自己快‘挂’了。”
远离家乡,一家四口的春节忙碌又紧张。但黄姐看到她负责的病区的孩子们能够检查顺利、标本能够快速送达实验室就特别安心,“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唯一遗憾的是,孩子们84岁的奶奶在老家过春节, 十八腔新闻,“两个孩子已经买了正月十四的火车票,要回到老家,陪着奶奶过元宵节。”
北京儿童医院一年365天都开放门诊,春节期间,医院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医务人员,更离不开像黄姐这样的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千千万万个“黄姐”分布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一起为市民的健康坚守岗位。
本报记者贾晓宏/文 杨建军/摄
原题:护工“黄姐”一家的春节生活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