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中国直播网微博  直播网微博   网站地图   商标版权注册证   直播号入驻

社区探索垃圾分类本土模式

2019-07-23 10:39来源:编辑:News_章诚磊

  眼下,垃圾分类已成了焦点话题,不少社区都在研究科学的垃圾分类模式。记者走访发现,一些社区已经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了别具一格的工作方法,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忠实里社区,有一支由100多位热心居民组成的忠实守望队。每天早上和傍晚,队员们都会穿上蓝马甲,站在各个垃圾回收点前,用街道引入的专业回收公司给培训的知识,指导居民准确进行垃圾分类。“如果社会招聘垃圾分类指导员,人力成本将成为街道的负担。”回收公司负责人表示,忠实守望队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工作效果。该社区的厨余垃圾分出量已从去年年初的每月60吨,上升到现在的每月150吨以上,垃圾分类参与率已经超过了40%,成了本市的“明星社区”,不时有其他社区慕名而来学习。

  忠实守望队成立于去年6月,队伍已从最初的5人壮大到了100多人,吸引了社区的在职党员、白领和学生纷纷加入。居民郑阿姨和封大姐,为了解决大家垃圾桶脏手的问题,特意从自己家里拿来了脸盆和湿巾,摆放在投放点前;已经退休的侯老师,为社区设计制作了一张垃圾分类海报,还找来邻居家的小学生,一起录下垃圾分类宣传口号,在投放点前循环播放……

  同样引入第三方公司、以“政企合作”模式推广垃圾分类的大兴区荣华街道卡尔百丽小区则主动改革,将线上平台的管理权限由公司下放至物业,让物业公司参与进来,和居民一起成为这项工作的“主角”。这项改革刚刚试行一周,就已经有200多位参与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在持续性上。前期,我们通过‘政企合作’打开局面,后期,把管理权限下放到基层,可以让更多力量参与进来。”荣华街道城建科科长李鹏说。

  不同于本市众多社区引入第三方公司参与垃圾分类的模式,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则计划引入清华大学的智囊团。目前社区与高校的合作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居民,他们都对社区接下来的工作充满期待。

  二里庄社区居委会主任吕永哲说,引入清华智囊团的目的,是为给社区量身定制垃圾分类解决方案,让居民增强垃圾分类意识。专家们提出“社区花园”概念,引进设备就地堆肥,反哺社区花园,这样厨余垃圾去哪了,居民看得见,还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二里庄社区的南侧,10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正在改造中,这里将是整个社区垃圾分类的“心脏”,既有专门针对可回收资源,提高居民投放场景体验的智能垃圾处理设备,也有厨余垃圾处理器,将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料,滋养社区花园中的花草树木。

  记者手记

  为“民间智慧”点赞

  目前,本市已探索形成四种行之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模式:一是建立有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兼具垃圾称重计量和积分奖励功能,方便有意愿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从而形成稳定的垃圾分类基础参与人群。二是采用撤桶撤站方式,实行定时定点流动收集,最大程度地实现垃圾回收不落地。三是采用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厨余垃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分类、提高回收量。四是在部分有条件的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减少人工成本,扩展垃圾分类服务范围。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又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大众观念改观、群众行为习惯的转变,被普遍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制约因素。

  最近半年,记者走访了本市几十个推广垃圾分类的社区,愈发感到:在四种投放模式的基础上,一些社区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的工作方法,将“民间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令居民参与率有了显著提升。

  习惯养成需要时间,垃圾分类也注定会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见到实效,需要多多听取市民建议,多为“民间智慧”点赞。这考验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一些社区盲目跟风,大量投用智能设备,却忽视社区老龄化严重的现实,令高投入的设备成了“花瓶”;还有些社区参考国外的经验,设置“定时定点”收集模式,但时间设置上却令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叫苦不迭;更有一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就连垃圾桶都配置不到位,又怎能让居民心甘情愿参与呢?

  事实上,真正参与垃圾分类一段时间的市民,并不会觉得这是件难事。现年80岁、家住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外交部街社区的陆曙东老人,曾任科特迪瓦、加蓬等多国参赞,“在非洲,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不少市民也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因此,他在国外就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回国后,老人按照北京市城管委提倡的“四类法”,在家中摆上了4个不同颜色垃圾桶,还张贴了海报,详细写明哪种垃圾应该投入哪个桶。受陆老影响,建国门街道不少居民,都在家中摆放了4个垃圾桶。试想,如果每位居民都能像陆老一样,切身投入垃圾分类,我们身边涌现出的“民间智慧”将会更多。

  

  原题:社区探索垃圾分类本土模式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4-2024 中国直播网(直播网)VZHIBO.COM.CN(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本站取得授权享有第17448205号“直播网”商标注册证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直播网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直播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同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直播网侵权反馈:news@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如有侵权请来邮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证实,直播网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6 备案号:

中直网 吉ICP备2023004346号 | 新现场 吉ICP备2020008037号 | 中在线 吉ICP备2020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