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两新两高”战略部署,7月30日下午,由区委统战部、九三学社海淀区委、学院路街道共同举办“点靓学院路”主题沙龙暨学院路街道重点课题结题会议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开幕,沙龙的主题是“挖掘学院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周志军,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王鲁豫,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九三学社海淀区委领导,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院路智库专家代表,街道领导,媒体朋友等约50余人参加本次沙龙,沙龙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恺彦的主持下拉开序幕。
海淀区区委、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和海淀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海淀区委副主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授颜丹平分别致欢迎词。
随后,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主任、街区规划高校合伙人李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九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社支委、海淀区政协委员于翔,清华大学国家形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城市品牌研究室执行主任眭谦,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杨,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会理事、市委党校副教授谈小燕,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彭庆红分别围绕街区规划、《挖掘和弘扬学院路“学院文化”,建设科技文化融合的H型国际人才社区》、《学院路区域品牌形象建设项目》课题、《学院路街道打造区域共同体研究》课题及二里庄社区营造进行了发言。
于翔教授针对学院路的问题,提出把学院路文化建设纳入海淀区背街小巷治理任务的重点区,启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系统工程;统筹规划H型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科技文化融合的学院大道等规划建议。
眭谦和王杨的团队历时半年对地区单位、社区进行深度访谈,用丰富的案例、详实的数据,深刻剖析了学院路地区党建创新模式及区域品牌形象建设模型,对党建引领地区发展及建设独特的区域文化品牌提出了具体操作路径,也预演了学院路未来的发展前景。
集众人智慧,采百家之长,在主题论坛第三部分,参会人员围绕“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学院路文化品质提升”展开讨论,提出了挖掘学院路地区的科学创作和文艺作品的展示、加强高校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区域关系网络平台等举措,以促进学院路及海淀区街区发展,构建学院路地区发展命共同体。
周志军在讨论中赞扬了学院路街道“城市发现、城市体检、街区规划、空间整理、城市管理、社区营造、关系重塑”等一系列治理举措,同时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 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和协同联动,坚定有序、真抓实干做好地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地区文化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为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区域形态。
二: 学院路街道各个党派加强互相学习,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加强对社区书记、主任的理论指导,提高基层领导的思想站位,成为一个可以推广复制的实践,形成长效机制。
三:加强对内开放,保证百姓对信息的知情权,发挥惠济一方的作用,这是学院路的特色,更是海淀的特色。
本次沙龙活动的举办,既表达了与会者对地区发展美好前景的期盼,更体现作为海淀的一份子,每名与会者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责任的担当,也为日后海淀区的规划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