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不幸牺牲。包括27名森林消防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年龄最小的仅18岁,其中5人来自山东。相关单位已为30名牺牲的救火英雄启动烈士申报程序。
4月2日,整个火场明火已全部扑灭。

火场明火已全部扑灭
凉山州木里县“3·30”森林火灾应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介绍,2日当天,通过低空和地面人员全力扑救,整个火场明火已全部扑灭,火场已得到全面控制,转入清理余火和探搜火场阶段。
“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派出5架直升机开展空中侦察、吊桶灭火作业。截至2日下午3时,5架直升机共飞行14架次,洒水22桶,约65吨。”凉山州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支队支队长唐毅介绍,600余位地面扑救人员仍奋战在灭火一线,全面清理火点、烟点,配合直升机空中洒水作业,确保扑灭一段巩固一段,严防死灰复燃。
目前,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调查组,将对此次火灾起火原因、救火过程、应急救援等工作依法调查,针对火灾过程中的爆燃等细节问题组织专家论证,相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牺牲人员中5人来自山东
此次森林火灾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2日凌晨1时20分,第一批转运的23具牺牲人员遗体护送至西昌市殡仪馆,,其他7具遗体中,除一具遗体尊重家属要求安置在木里县,另外6具遗体于2日20时左右送抵西昌。通气会上介绍,有16名牺牲人员家属2日陆续抵达西昌。
牺牲的27名森林消防员中,籍贯或入伍地为四川的有6人、云南4人、重庆2人、甘肃4人、江西3人、山东5人、陕西1人、湖北1人、贵州1人。其中1人为80后,24人为90后,还有2名00后,年龄最小的18岁。3名地方扑火人员均来自四川,均为70后。
凉山州政府副秘书长吉木子拉介绍,州政府和森林消防相关单位已为30名牺牲的救火英雄启动烈士申报程序。
发布侮辱英雄言论的网民被拘留
1日,网民“龙卷风等你”在网上发布侮辱救火英雄言论,造成负面影响。2日,记者通过四川省凉山州公安局网安支队官方微博了解到,目前,违法人员尹某某已在福建泉州被抓获。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凉山网警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英雄已逝,岂容诋毁。
●延伸阅读
木里森林火灾:为何一定要救?
在大家痛悼救火英雄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疑问。有网友认为,起火地点是森林,烧点树木不要紧,也有人觉得既然是无人区,那救火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去灭火没有必要。带着网友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生命最宝贵,但森林火灾是不是就不该派人扑救,放任燃烧?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张副主任已从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十多年,他表示,在森林火灾中,扑救是世界主流,我国也以管控火源并“打早、打小、打了”为应对森林火灾的指导方针。
为何扑救是主流?“全世界看,大火带来的不只是生态损失,更会对林区周边城镇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已退休的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老干部龙先生说,我国居民居住区与林区大多犬牙交错,一旦火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木里火灾区域为原始森林,如果火势蔓延到集体林区,还要毁坏老百姓的财产。”据介绍,全省77.84%的森林面积都位于贫困县,森林就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而木里县正是国家级贫困县。
国外是否就是任由山火蔓延呢?“我在巴西、美国和欧洲都接触过森林火灾应对课题,也听说过不少因为扑救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龙先生介绍,森林火灾防控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总体上有两派观点:放任燃烧和人工干预(扑救),但具体执行中还是以疏散平民、积极扑救、设置隔离带三大举措为主。无论在哪,疏散平民、管制交通、派遣人员干预都是当地政府的第一反应,因为只要灭了明火就意味着扑救成功了一半。
那为何不设置隔离带?受访专家均表示,设置隔离带有前提,就是火场要距离定居点、城镇、交通干线较远,且扑救人员有充足的时间砍伐树木、清除地表可燃物。“这也是火实在没法打灭时的选择。”张副主任介绍,砍伐隔离带一般在火线蔓延正前方、地势相对平坦、风力相对较小、可燃物相对较少、森林稀疏、宽度尽量较大,一般40米至60米,个别的甚至上百米以上,砍伐出来也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龙先生表示,木里森林火灾为地表火,林下可燃物较厚,火场山势陡峭,隔离带作业极为困难,“我看了视频,山坡坡度起码五六十度,作业难度太大了。”(综合新华社、川报观察、澎 湃新闻、凉山日报等)
原标题:凉山森林火灾明火已扑灭!30位牺牲救火英雄 5人来自山东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