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曲阜7月26日讯(记者 孔德云)在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二楼大厅里,矗立着一座由六个大柜子组成的灰色机器,这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 7月25日下午,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曲阜师范大学,零距离接触这件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物品。
这台计算机之前一直存放在一座专门为它设计的二层小楼里,现在为了更好地收藏、展示,已经整体搬迁至图书馆二楼大厅了。在穿过幽静的萃华园后,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见到了今天的“主角”。
据了解,占地达40平方米的103机大约使用了800多个电子管,2000个氧化铜二极管,10000个阻容元件,全机约有10000多个接触点和50000个焊接点。和我们如今的电脑不同,1958年8月1日生产出来的这台103机只是用来运算数据的。虽然起初该机的运算速度仅有每秒30次,但它也成为我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
这台如此贵重且纪念意义深厚的物品是怎么与曲阜师范大学结缘的呢?据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这台机器最早是在1964年时,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零为了数学系教学需要花费了80万购置的。后来在1972年,无偿赠送给了当时还叫山东曲阜师范学院的曲阜师范大学。由于当时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火车快运,这台庞大的机器由复旦大学专门派车运过来,用了两辆带拖斗的大车,走了三整天。
“103机”的到来,为当时青黄不接的曲师大带来了无限生机,刚恢复高考后的青年们幸运地得到接触“103机”的机会,实现了由概念教学到实际应用的转变。“103机”的加盟,也使得曲师大的计算机教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103机”是曲阜师范大学的财富,是计算机人的财富,更是中国人的财富。它见证了中国的计算机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走在世界最前沿,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
原标题:中国第一!这件藏在曲阜的老物件见证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