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涪陵电 - 满是树木的山峰高高耸立在中国涪陵,这片静寂的长江沿岸地区最著名的是产于此地的爽脆榨菜。但这些群山之中有一座与众不同。
涪陵金子山的峰顶上,一根孤零零的烟囱守卫着相邻的乌江。这根烟囱自从几十年前建好后就一直闲置,直到近几年公众才获悉了背后的原因。
15 年前,当地政府宣布,掏空的山体内部是中国首次试图在没有苏联帮助下、建造能生产武器级别钚的核反应堆的工厂遗址。
发轫于中苏关系最紧张的 1960 年代,这座代号 816 的工厂是中国首次试图在没有苏联帮助下、建造的能生产武器级别钚的核反应堆。
但(这个选址)有一个不利因素。为了降低被攻击的可能,中国官员和工程师们做出了将核反应堆放在地底这样一个不平常的决定,让本已经充满挑战的施工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在接下来的 18 年里,超过 60000 名工人参加了这个风险不小的工程,过程中还有人牺牲。最后的成果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人工洞穴的工程,能够抵御数千吨炸药袭击以及 8 级地震。但当中国在 1980 年代早期开始将很多军事工程转为民用的时候,这座几近完工的工厂被突然叫停。
在 2010 年重生为旅游景点之前,26 年来,这个工厂的一部分一直被用作一家化肥厂:整个过程体现了冷战怪异产物命运的奇异扭转。
事到如今,对于很多老工人来说,816 工厂还是很多苦涩遗憾的源头。尽管中国野心勃勃(且颇有争议)地计划在全国冲刺建造更多核电站、扩大核能的利用范围,但如同 816 一样曾经重要的军事核设施却都被遗忘了。
“当年这个工程是牵涉了众多的年轻人,我们的生计也系于此。我们需要让公众清楚这段历史。否则这是对于我们努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现年 69 岁的陈怀文(音)告诉记者。他是一名退伍士兵,1969 年到 1974 年期间曾在山洞的开掘现场工作。
出于这些考虑,816 工厂在近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翻新。自从 9 月开放以来,中国直播网,参观者们,包括破天荒到这儿来的外国游客们,就可以看到三分之一的山洞了,这其中包括了将近 21 公里的隧道道路。
最近的某个下午,在一名活力四射的导游带领下,一群游客身穿军装和战斗靴,爬上了一辆泊在隧道入口路边的高尔夫球车。从这里开始,高尔夫球车直接钻入了金子山的山腹中,清凉的空气掠过车畔。
参观的第一站,是一个曾经安置工厂发电设备的大厅,充满危机感的不祥音乐刺耳地鸣响着,同时蓝色、红色以及粉色的霓虹灯管渲染着大厅的水泥墙壁。这个场景看起来似乎更适合举行一场地下锐舞派对,而不是共产主义历史教育之旅——且不说在展览的物件里,还有一张 1964 年中国在罗布泊进行的第一场核试验的蘑菇云照片。
导游齐红(音)对着麦克风解释到:“这个山洞不仅代表着 816 项目工人们付出的努力,也是中国国防和核能发展历史的重要片段。”
导游齐红身边站着约 30 名人,中国直播网,大部分是年长的中国游客。在 90 分钟的参观过程中,齐红带着旅行团经过了巨大的反应堆大厅、展览室和昏暗的楼梯间,期间频繁地停下来讲解,好让年长游客们能喘上口气。
尽管旅行团中的大多数人直到最近才听说这个工厂,但他们的年纪让他们可以回忆起政府选中这个位于中国西南、风景优美的地点(同时也是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畅销回忆录《江城》的背景)作为巨型核设施选址的历史原因。
齐红解释说,这一切是随着三线建设开始的。三线建设是中国 1964 年启动的、在国境内陆建设工业基地的古老防御计划。当时中国已经有了一座核反应堆,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由苏联设计的 404 工程。但随着对核反应堆被攻击的担忧与日俱增,1966 年周恩来总理私下批准了在涪陵地下建造一座 404 工程复制品的计划。
不久之后,科学家、工程师、士兵和其他后勤人员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了这个偏僻地区,当时还只能乘船抵达,旋即开始执行 816 项目。他们代表着这个国家最顶尖的精英,毕业于中国顶尖高校,甚至是苏联和日本的大学。
来自东北沈阳的66 岁退休职工夏仁辉(音)告诉记者:“这个工厂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现在中国更强大了,奥巴马的军队不是我们的对手!”
从一开始(816 工厂)就是一个绝密的项目。当地居民、甚至很多在项目现场工作的士兵都不知道项目的真实目的。项目综合体包括了数所学校、一个市场和一家医院,因此项目的工人们可以于此与世隔绝地生活。项目附近的镇子白涛(现在已经是白涛街道,译注)则从地图上消失了。
当地居民、之后的涪陵旅游局局长李廷勇(音)在 2010 年一个关于 816 工厂的电视节目里说:“我们只知道代号 816,但没人知道代号指代的是什么,非常神秘。”
对于 20000 多名士兵来说,(816 工厂的)生活分外艰苦。很多人在入伍的时候认为自己是去北京服役,但却发现自己被分配到了 816 项目现场。拿着约 6 块人民币(约 2.44 美元)的微薄月工资,平均年纪 21 岁的士兵们被分配去用小型电钻、炸药和铲子去开掘坚硬的岩石。
工作属于高危工种,并且完成项目的压力无比巨大。在“三线建设要与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反革命抢时间,争速度”的口号指导下,士兵们昼夜开工。很多士兵因此受伤或牺牲。今天官方统计的死亡人数在 100 人左右。
在有一次罕见地没有照本宣科念解说词时,齐女士说自己不相信这个数字,暗示真实的死亡人数会更高,“施工环境太恶劣了”。
当 1984 年项目被叫停的时候,85% 的建设已经完成了。项目的总投资估计在 7.46 亿人民币以上,按照当时的汇率,约合 3.59 亿美元。
但撇开沉没成本,某些专家认为,放弃 816 工厂从根本上讲是个合理的决定。
“这个计划的唯一好处是它没能完工。从中国核计划的整体发展来看,816 项目根本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哈佛大学原子管理项目的高级研究助理张辉(音)这样评价到。
然而对于很多像陈先生一样的人,他们在 816 计划上耗费了多年的生命,一种失落和怨恨的情绪挥之不去。
在参观过重开的工厂、回到山西家中后的一次电话采访里,陈先生说:“我们之所以执行这个项目,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在为国家工作。如果知道最后这个项目会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我们根本不会参加。”
翻译 熊猫译社 Harry
题图来自 NYT
© 2016 THE NEW YORK TIMES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