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复兴中路 1186 号上有一栋老建筑,前不久,它悄悄变了模样。
这座有着厚重的石材屋顶、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其前身是于 1943 年正式营业的上海大戏院。
大戏院从开业至今,可谓“命途多舛”。它在 1943 年开幕时,定位在话剧演出,中国直播网,最初演出的也是喜剧《女人》,但后来因为经营不善,在 1944 年改为放映电影。到了 1956 年,这栋建筑已成了危房——墙身开裂,随时都有倾塌的危险。市文化局将大戏院正式更名为上海电影院,并拨了专款,派工程队进行修复。
1973 年,影院改装了宽银幕,并新建了冷气机房。1990 年 6 月,影院改装了四声道音响系统,还换装了 756 只航空式高靠背沙发软席座椅。这个时期的上海电影院,过了一段舒坦的岁月。可是好景不长,到了 90 年代后期,比起去影院看电影,有更多的新鲜事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比如说去卡拉 OK,或者直接在家里看 VCD。设备老化的上海电影院开始实行多种经营,建起了咖啡厅、录像室及电子游艺室,但依然无力挽回逐年下降的票房。
2011 年,这栋建筑因年久失修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被下发了整改通知书,随后开始停业整顿。
在复兴中路文化风貌街改造项目的名单上,上海大戏院也名列其中。它将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负责运营,原先有三个厅的电影院,会变成一个拥有近 300 个座位的小剧场。
经由徐汇区政府的介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找到了曾经为虹桥天地演艺与展览中心操刀过室内设计的如恩设计研究室,来承担了此次上海大戏院的改造工作。
历经几番改造,大戏院建筑本身很多原有的特色和细节都被剥离掉了,最后留下来的是一座糅杂了各种风格和功能的建筑。
“业主找到我们,希望可以设计一个城市剧场,更好的为邻里服务,为这个城市赋予更多的文艺生活。希望它(大戏院)是一个富有艺术氛围的建筑”, 郭锡恩和胡如珊,如恩设计的两位创始合伙人介绍说。
因而,设计师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重现这座历史建筑,不仅要恢复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它能够成为一座能够长久存在的地标式建筑。
“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建筑的外观和入口处的设计,我们希望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独特的天光和空间的戏剧效果,而不用支付门票,”设计师郭锡恩和胡如珊对《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设计,传达一种良好的社区意识,让公众觉得这个空间是属于他们的”。
在它的入口处,中国直播网,用厚重的石材打造了向上开口的天井。这让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块悬浮在地面上的巨石,嵌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
这个入口向建筑内部退进,形成一个半开放式的公共广场。它不仅成为了戏院的售票区,同时也是街道的延伸,观众及经过的路人,都可以窥视到这座建筑的内部场景。
不过,如恩设计的两位创始人也说,起初他们提出这个天井和半开放空间的设计时,业主并不十分理解。“后来在项目完成后,业主在体验建筑的过程中,切身地感受到光线的变化为空间带来如同戏剧场景般的魅力,也就欣然释怀了”。
在戏院的一楼,有着天井的空间既是戏院的前厅,也兼具承担戏剧首映会的场所。再向里面走,便是一个可以容纳 300 人的剧场空间,将来会有更多的欧美经典剧在这个“黑盒子观影厅”上映。
二楼的公共空间通过天井和一层相连。这里的人们可以同样体会到室外光线的变化并且窥视楼下的动态。一个容纳 30 人的小剧场和剧场画廊,及一些工作办公空间都设置在了这里。
改造后的上海大戏院,将在 2017 年 3 月底正式开业。开幕大戏将是曾在这里上演过的话剧《原野》。据称,今后上海大戏院将上演以主流经典戏剧、创新实验戏曲为主的各类演出。
即便不看戏,路过这幢房子的时候,你也不会错过它与众不同的门脸。它的周围依然市井,这正是整个街区的魅力所在。
如无标注的图片来自:谷德设计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