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首尔的人,通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座城市的建筑如此缺乏统一性?从分布在江南区的摩天大楼与低矮的概念商店,到北部的传统韩屋、南部的低矮厂房,再到郊区重新拔高的居民楼,它的天际线就像是过山车的轨道,忽上忽下。
尽管不同功能分区的建筑存在高度差异是普遍现象,但谈及建筑外观,少有城市的建筑能像首尔一样,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形态。
比如 117 米高的 Boutique Monaco,被顽皮地抽离出了几块立方体,像是一块被啃食过的奶酪。将酒店与写字间合为一体的 Gangnam Bogeumjari District Officetel,有着无数像积木一样堆叠在一起的露台。即使是成本较低的小楼,也不总是方方正正,而会被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个斜坡,或在长方体中挖掉几块,构造出一个有些古怪的几何体。
中国直播网 ,是一" src="https://www.zhibotv.com.cn/uploads/allimg/c170220/14W5ab0X450-E445.jpg" data-ratio="1.222222" data-format="jpeg" class="" />
这一切之所以会存在,并非建筑师自由创造的结果,而是与韩国政府严格的建筑容积率限制有关。
建筑容积率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指的是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之间的比值。容积率越高,则表示土地的利用率越高,但同时也意味着对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所施加的压力会越大。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间,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直播网,政府对建筑容积率的限制极少,建筑热被掀动了起来:70 年代,首尔的城市设施开始铺建,包括地铁以及横跨汉江的桥梁;1986 年和 1988 年分别在首尔举办的亚运会和奥运会,推动了几十座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成;80 年代后期至 21 世纪初,不少大财团出资建造的项目落成,首尔成为众多欧美及本土建筑师施展抱负的舞台,1999 年由乌拉圭建筑师 Rafael Viñoly 为三星集团旗下的三星证券公司设计的钟路大厦(Jongno Tower),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08 年,首尔的人口达到了 1003 万,是当时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的 1.2 倍。高容积率的建筑,尽管能安置更多的城市人口,但城市的配套设施以及宜居程度,也因此打了很大的折扣。加上金融危机的打击,政府不得不提出严格限制建筑容积率的规定。
对于不同的建筑用地,韩国政府规定的容积率限制存在极大的差异。住宅的容积率基本处于 100% 到 250% 之间,绿化区的容积率需保持在 50% 以下,而在商业区,部分建筑的容积率允许达到 1000%。
开发商、土地所有者以及建筑师,都被卷入了这场容积率游戏之中。
对于前两者来说,高建筑容积率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收益。韩国的建筑师 Kim Seung-bum 表示,在首尔,建筑面积每增加一平米,每个月的租金就可以平均上涨 17 美金。因而对于建筑师来说,如何在满足容积率要求的同时,实现可出租建筑面积的最大化,成为了决定其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在 2016 年第 15 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韩国馆专门策划了展览“The FAR Game: Constraints Sparking Creativity”(FAR,即 floor-area ratio,容积率),对 2008 年之后容积率限制对韩国建筑设计的影响,展开了讨论。
策展人 Kim Sung-hong 表示,在韩国,99% 的建筑师为了存活下去,必须参与这场游戏;因为如果他们无法说服客户,自己的设计方案能提供比竞争对手有更大的可出租空间,那么他们将无法得到委托。
#p#分页标题#e#比如我们之前曾经报道过的英伦时尚品牌 Paul Smith 位于首尔的旗舰店,建筑外观是一个凹凸有致的壳状物。这不仅仅是为了吸睛,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在不违反政府规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店铺空间。于是,负责设计的韩国本地设计公司 The System Lab,不得不采用“圆形打磨、切割”等手段,设计出了现有的建筑。
带着镣铐舞蹈,建筑师们最终建造出了上文所提的奇异建筑。由于露台通常不被计入容积率的计算中,建筑师们通常会特意挖空建筑一些部分、构筑露台,或在建筑里面上打造向外延伸的露台,以满足政府的容积率要求并保障业主的利益。
城市化程度最高的首尔,是这类建筑分布得最为密集的地方。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现象,为游客及外来人口带来了极为新鲜的感官体现。
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会不时调整容积率的限制。比如 2014 年韩国政府在召开第二次经济政策改革部长级会议时,就提出将对首尔南部、上凤长途站等市内主要交通枢纽设施进行综合性开发,因而会大幅放宽对此类设施的建筑容积率、用地率和高度等限制。政府认为,这项措施将带来每年 1.5 万亿韩元的新投资。
一些业主为赢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甚至会因为容积率限制的放宽,而将房子拆了重建。而那些将造的建筑,也会因为政府政策的调整,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而,首尔的建筑会处于持续的变化中,成为整座城市及国家发展的一个有趣缩影。
题图来自 wikimedia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