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性启蒙来自哪?
稍微回想一下,中国直播网 ,大多数当代青年就会发现自己关于性的知识不是来自教科书,而是通过一些一言难尽的方式获得的,比方说:
虽然学校一直有生理健康课,但老师总是含笑表示,两性这节不讲了,大家自己回去看,为小伙伴们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兜头一盆冷水。有一位读者 @左左 表示自己是直到 23 岁才由母亲专门找书来做性教育的。另一位读者 @星球冰 则回应说,“乍一看令人震惊,仔细想想我妈还不是一直没给我买过,我自己蹲在书店看完的”。
讲起来有点好笑,但缺乏适时正规性教育的后果却让人笑不出。
此前好奇心研究所做了一项关于野生性教育方式有可能带来的误区的调查,截止目前一共收获了 24491 次表态。结果显示:
14.7% 的朋友对青春片里动不动就意外怀孕堕胎的情节不满。这些情节不断强化“年轻时有性行为就是坏女孩不自重”,却没有男孩子进行有保护性行为的示范,一个安全套就能解决的事,硬要演绎成青春残酷物语;
12.7% 认为 AV 技术严重误导年轻人,真实的性爱世界不只是尺寸时长花哨技巧;
12.1% 觉得成年人之间跟性相关有一堆伪道德也为祸不浅,谈及男科/妇科就挤眉弄眼、交往几个男友就是坏女孩,像活在清朝一样。万一小朋友受这种观念影响,长大以后隐私部位不舒服也不好意思去看病,责任在谁?
此前一本性教育读本因为直白地提及了“阴茎”就引来各种取笑和争议。但就像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回应里说的那样,“当一个身体器官的科学名称都不能从大家嘴里说出来,这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能得到正确的描述吗?能够得到很好的尊重和保护吗?当一个孩子遭受性侵害,他连什么地方被触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科学、准确地传递有关性的知识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
除此之外,在我们的调查中读者们对于父母避而不谈“我是从哪来的”的问题、门户网站用猥琐又油腻的口吻讲性的耸动标题,小朋友经常被教导要保护自己的财物却不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身体等情形也都或多或少地表示担心。
其中人们觉得问题最大的是“电视上很少见到安全套广告,但满大街都是人流广告”(17.1%),两者之间有一种有点荒诞而令人沮丧的因果关联。
安全套广告确实是曾经被明文禁止进行广告宣传的,中国直播网,根据国家工商局在 1989 年下发的《关于严禁刊播有关性生活产品广告的规定》和 1998 年的一份答复文件,安全套属于和性生活有关的产品,按规定严禁刊播。虽然这两份文件已经在 2014 年废除,但电视里仍然很少看到避孕套产品的广告,根据杜蕾斯代理商环时互动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杜蕾斯目前也只是在视频网站做过贴片广告,而电视广告“应该是不行的”。
安全性行为的相关推广宣传太少,导致人们对此一知半解心存侥幸, 2014 年世界避孕日前针对 1000 名 18-35 岁中国女性的一项调查显示,82% 的被调研女性在过去半年中有过无保护性行为,其中近四成女性不止一次如此;女性在过去半年性行为中使用安全期或体外射精方式避孕的比例达到 32.7%,甚至有 58.1% 的女性认为这两种方式失败风险很小或完全没有风险。这种无知进而又可能使她们成为各种资质可疑的人流广告的目标客户。
性教育读本引发的争议最终以校方回收课本告一段落,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过早接触这些画面/话语直白的内容会起到反效果。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整理世界各地相关研究资料后发现,性教育极少会导致性行为的提前,相反,它有助于推迟性行为以及导致更加负责任的性行为,或者对性行为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
而且事实上,孩子们从街头广告、电视小说情节之类的野路子获得性教育的时间只会更早,作为家长也很难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其让他们被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误导,真的不如有一套科学读本来得放心吧。
自己被这些野生性教育坑了二十几年,到下一代就别让他们再重蹈覆辙了才好啊!
题图来自:林小妖
动图来自:giphy
好奇心研究所是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的一个调查栏目,这是一个探讨各种生活方式问题的互动平台,它针对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潮流,也可能是某个品牌的服务。你可以在这里投票、吐槽、表明态度。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