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和 9 月,两场主题同为“绿色建筑”的展览分别在北京的清华美院和台北的华山文创园举行。展出的建筑项目五花八门,有学校、办公楼、工厂,也有住宅楼,不少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中的黄金甚至白金评级,有的还标有“零碳建筑”“净零耗能”的字样。
不过,这两场展览的主办方并不是建筑设计院系或事务所,而是以电源及元器件为主业务的台湾企业台达集团。它同时也是所有展出项目的主要投建人。
如果打开台达集团的官网,你不会找到太多与绿色建筑有关的业务。这家成立于 1971 年的企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源供应器厂商。自 1992 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它的业务就没发生过太大变化,中国直播网,主要面向 B2B 客户,分为“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以及“智能绿生活”(包括网络通讯系统、视讯与显像系统、LED 照明等业务),其中最传统的电源及元器件业务占到总营收的近 60%。
唯一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是通常被 B2B 企业作为主要营销手段的企业社会责任板块——从 2006 年起,台达共投建或捐建了 20 栋绿建筑。对于一家所有业务都围绕“电”展开的、总部又位于对能源供应问题十分敏感的台湾岛的企业来说,“节能环保”显然已经成为它品牌名誉中必不可少的一张标签。
但最近几年,这家传统企业的商业策略发生了一点变化。它推出了风扇、投影仪等 B2C 产品,想提高自身在普通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另外还希望从零组件制造商向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商业楼宇自动化市场这一块业务到 2020 年预计会达到 91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约 5%,这当然也涉及整个建筑的节能管理。这是我们在未来几年会比较看重的市场。”台达 CEO 郑平对《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说。
中国大陆在建筑节能上的政策也让台达这样的企业看到了一些机会。中国大陆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 年才颁布,晚于台湾的 1999 年。但从 2014 年起,政策开始加速。当年,政府重新修订了上述《标准》,提出了三星认证 ——18 项达标为绿色一星;27 项达标为绿色二星;35项达标为绿色三星。
这一切意味着,如果台达想要吸引那些对它的转型还感到陌生的内地客户或普通消费者,过去 10 年投资开发的那 20 栋绿色建筑就是最现成的立体广告。
6 月和 9 月分别举行的两场绿色建筑展览,现场被布置成了一个巨大的、浅绿色与浅米色相间的回形走廊。入口处的迷你花坛上,配有“花”“石”“虫”三种形态的装饰。按照工作人员的介绍,它们代表了 20 个项目中最经典的 3 个建筑——由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筑外形类似花朵的高雄市那玛夏民权小学,由“台湾绿建筑之父”林宪德设计的、门口立有大型金属折板的台达台南工厂一期,以及同样由林宪德设计的、房顶停有一只甲壳虫雕塑的成功大学孙运璿绿色建筑研究大楼。
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的主持设计师潘冀在过去参与了数十个绿色建筑项目。他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在谈论绿色建筑这个话题时,客户最常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成本、成本、成本”。
不少人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主动式设计”的层面,即更重视后期的技术、系统和设备,也因此感到费用高昂。但绿色建筑的被动式设计其实同样重要——这是指在建筑前期设计时就考虑自然环境因素,通过有效规划空间加强采光、通风、隔热、保暖等效果。
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宪德是台湾地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者,台达主推的 3 个绿色建筑,林宪德参与了 2 个。它们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同时接纳被动式设计和主动式设计,既可以节省一部分前期建设成本,同时又取得比较高效的运行效果。
比如由林宪德设计的台达台南工厂一期。门口如同折纸一般的大型金属折板既是遮风避雨的玄关,也能对频繁来袭的台风起遮挡作用。所有露台均以斜 45 度角的方式包围着建筑主体,以减少阳光直射产生的热量。
走进大厅,最显眼的不是电梯,而是位于左侧、涂成红橙黄三色的“友善楼梯”,为的是鼓励员工多走楼梯,另外,屋顶、露台、地下停车场都有截取雨水的沟槽,建筑周围的地面则铺设透水铺面。这些被动式设计一共可 38% 的能源及 50% 的水资源。
再比如同样由林宪德设计的成功大学孙运璿绿色建筑研究大楼(也被称为“绿色魔法学校”)。这栋建筑总面积达 4800 平米,其中地上 3 层,地下 1 层,设有 1 间 300 人的国际会议厅,6 间中小会议室及行政研究办公室。
楼体中设置了 3 个长长的浮力通风塔,原理类似乡村烧饭用的“灶台”——底部的空气因人类活动或日照升温后,可以直接从上部开口流出,带走多余的热量。这意味着室外气温高于 31℃ 时才需要使用空调,在 29℃-31℃ 时只需要使用吊扇,而 29℃ 以下打开窗户通风即可。也正因如此,研究大楼每平方公尺楼地板面积的实际耗电量仅有 40.3 度。
此外,建筑周围铺设着有回收塑胶制成的透水铺面,可节省 50% 的用水;楼顶除了吸热效率达 100% 的叶片状太阳能板,还有一个阶梯状的屋顶花园,不同植被搭配种植可将表面温度维持在 3 度以下。
虽然现在看来这栋大楼的主要功能变成了绿色建筑体验中心,而非日常办公,但 70% 的节能效率以及每平方米 2.4 万新台币(约 5210 元人民币,包括空调、水电、景观)的建造成本仍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 个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校园建筑那玛夏民权小学位于高雄市北端的那玛夏乡,海拔超过 800 公尺,是泥石流和台风的多发区。
为了提升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设计师将本地产的柳衫作为了主要建筑材料;图书馆设计成当地随处可见的“曼陀罗花”型;屋顶装备了 22 千瓦的太阳能光电系统保证山区供电,同时铺设了厚厚的隔热岩棉反射阳光、防止多余热量入侵。宽阔的校园中庭在灾难发生时还可以作为避难大厅,中国直播网 ,供上千人临时居住。
但一个明显存在的问题是,在市场层面,成本仍然是阻碍绿色建筑推广的重要因素。按照台达创始人郑崇华的说法,即使是在设计上相对节约的台南厂一期,成本也要比一般厂房多花约 15%,”很多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适合的建材”,也没有标准化的绿色建材施工标准。
好在对于意图扩张商业楼宇自动化和能源管理市场的台达来说,国内需求的上升才刚刚开始。德国 RSAA 德阁建筑设计集团中国合伙人庄子玉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国内最近推绿色建筑的力度非常大,整个行业都在往这方面转型。”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 31 日,全国共已评出 3979 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 4.6 亿平方米。此外,获得美国 LEED、英国 BREEAM、等 DGNB等认证的项目也正在不断增加。
题图、配图由台达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