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儿吗?”
11月的一个上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图书室。没有任何渲染和铺垫,杨振宁先生清晰有力的声音就这样在门口响起,倒教等待采访的我们猝不及防。
在2016年1月17日举行的未来论坛2016年会上,中国直播网,杨先生就曾带领各位嘉宾正式启动了未来科学大奖,并对未来科学大奖给予了高度评价。
未来论坛2017年会上,杨先生也将再次作为嘉宾来到现场。随着年会将近,在清华园中,杨先生再次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杨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杨武之本身就是数学家兼数学教育家,斯坦福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数学系硕士、博士,是第一位因数论研究而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回国后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杨振宁从小便显示了过人的天赋,4岁认字3000多个,5岁已将《龙文鞭影》烂熟于心。
1945年,杨振宁取得公费赴美留学资格,选择了与父亲相同的母校——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那时,这个研究院的院长是奥本海默——没错,就是教科书上的“原子弹之父”、没事和老朋友爱因斯坦下盘棋的那个奥本海默。杨振宁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理论和量子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那一年,杨振宁只有35岁。然而正如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远比他借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光电效应重要,杨振宁的“规范场论”甚至比宇称不守恒有更深远的意义。
未来论坛2016年会上,黄晓明致敬杨振宁先生
著名数学家弗里曼·戴森曾在演讲中这样说道:
“在我这一代的物理学家中,他(杨振宁)接替外尔的位置成为一只领头鸟……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所有已知粒子和其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模型框架,这个模型就是今天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通过证明爱因斯坦的重力场论适合于同样的框架,以克里斯托夫三指标符号规取代范场的作用,杨振宁为这个理论上写下点睛之笔……这是杨振宁对物理学的伟大贡献。这是一只领头鸟的贡献,它高高地飞翔在诸多小问题构成的热带雨林之上,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些小问题上耗尽了一生的时光。”
在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后,晚年的杨先生仍然闲不下来。用他的话说,物理学“神妙无比”,研究得越深越觉得如此。对科学的热爱让他虽已94岁高龄,仍思维敏捷,谈吐犀利,目光矍铄。谈及科学及未来科学大奖的重要意义,杨先生殷殷寄语道:
没有科学的发展,世界不可能是今天这个样子。在90多年前,我刚出生的时候,近代科学还没有被引进中国。有10万多人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没有马路。新中国建国后,经历了改革开放,近代科学才高速地被引进来。而引进来的这几十年非常成功。科学对于整个人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本来落后的中国,有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未来论坛设置未来大奖是有特别的意义的。鼓励年轻人走向科学是极重要的。我相信,中国直播网,三年五载之后,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我尤其高兴的是2017年将首次颁发的两个大奖,香港中文大学的卢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薛教授,他们所做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大奖本着开始时的步骤和程序,将来一定会越办越好。
而对于中国科学的未来,杨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驳斥了一部分人的悲观论调,称中国科学的发展并非缓慢,而恰恰相反,是非常之快:
中国要在几十年之间把西方几百年的科学发展追上来,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中国过去这几十年,做得非常非常之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从那样的起点达到今天的状态,这个是千千万万非常努力、受过良好教育的科学家共同达成的结果。但凡想一想的人都会同意,中国科学的发展是非常之快的。中国的科学发展势不可挡。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虽然问题还有很多,但总的方向跟总的速度可谓惊人的好。
从2015年诞生,到2017年两周岁生日,一路走来,背负着众多杨先生这样的前辈的期待,未来论坛一直以推动科学、成就未来为己任,从不敢忘却初心,从不曾略有懈怠。2017年1月14-15日未,未来论坛2017年会暨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盛典,我们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科学势不可挡的蓬勃之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