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中国直播网微博  直播网微博   网站地图   商标版权注册证   直播号入驻

“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

2023-09-14 12:12来源:新浪娱乐编辑:采小编

演出,过去式,供求,市场

  作者 | 丁茜雯         编辑 | 范志辉

  “开票即售罄”的火热景象,正在下半年的演出市场中逐渐消散。

  9月12日,本该在月底举办的2023爽爽贵阳Z纪元·山湖音乐节被传出无法如期举行,主办方更是通知到艺人粉丝群提醒购票粉丝着手准备退票事宜。而在前几天,同样将于月底举办的济南火热音乐节、云台山音乐节等也接连宣布取消。

  放眼看去,即便月底后取消数量增多,且新官宣的音乐节减少,但国庆档仍然是重点发力的时间段,共有41个音乐节将在全国各地同期举办。然而,据音乐先声了解,售票情况并不乐观。

  “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图1)

  时至今日,同为大型演出的演唱会票房,也同样难再如此前一般见到秒空售罄的火热现象,比如郑钧、林志炫等巡回演唱会山东站,也仅出现380元的票价位置悉数卖空。而Livehouse方面,批量取消演出的音乐人更不在少数,比如舌头乐队、橘子海、赵紫骅等饱受Livehouse演出叫停某一站的困扰。

  从这些迹象来看,在经历半年的井喷繁荣后,演出市场似乎开始降温了。

  

演出市场再遇冷

  演出市场表面繁荣,内里是降温愈加“显性”。

  历经上半年的场均万人、普遍售罄的红火之后,大型演唱会板块在下半年以来频现打折、滞销、不满员的现象,甚至陷入接连取消的循环。比如刘若英、苏运莹、时代少年团等均有取消已售场次,华晨宇、戴佩妮、梁咏琪等具备受众基础的知名艺人,也难再现年初开票即售罄的火爆场面。

  像是华晨宇此番8月26日开启售票的北京鸟巢演唱会,临近开唱前一天(9月8日)仍有大量余票未能售出,而黄牛圈层更是出现低价打折出售,表示“主办方只求位置不空着尴尬”的说法。

  据抖音博主“张大发说车”发布的当晚现场显示,在开唱半小时后仍能在购票平台看到余票,最终其也在开唱一小时后以500元两张门票的价格成交入场。

  “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图2)

  而这种现象在偶像歌手之中也初现端倪,粘性颇高的粉丝经济也未能成功托举偶像的万人演唱会之梦。例如,从《青春有你2》C位出道的刘雨昕便在今年8月开启了“仙那度全国巡回演唱会”,尽管粉丝推出多种补贴方式吸引购票,但根据二级市场票务平台摩天轮的销售情况来看,其演唱会门票目前均以接近3.5折或是5折的价位进行甩卖,1080元的看台票仅需195元便能入手。

  此外,五月天、薛之谦、李荣浩等昔日的“秒空”、高价二手转卖“座上宾”也未能幸免,在二级市场频频出现打折情况。

  “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图3)

  音乐节市场也不容乐观,在经历月均数十场的井喷期后,当下大多音乐节临时取消或延期的噩梦再度袭来。不完全统计,自8月以来,宣布取消的音乐节已超过20个,纵观整个下半年,取消的音乐节也已超过50个。

  这也是2023年整个市场大盘回暖之后,音乐节板块迎来的最凶猛的一次寒潮。

  其中,部分音乐节也以天气、场地搭建等原因取消,另一部分则仍旧以“不可抗力”作为开演前演出取消的理由。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涉及海外艺人演出的音乐节很多是被举报不得已叫停,像集结全泰国艺人阵容的青岛多可艾克音乐节,便被传出因艺人粉丝“掐架”互相举报而被迫取消。

  “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图4)

  但归根结底,取消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与票房相关。据音乐先声了解,大量音乐节的取消在于售票效果不理想,无法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

  随着大型演出的回归,过去三年被大众当作“平替”的Livehouse也陷入尴尬窘境,不得不面临被市场忽视的焦灼阶段。

  一方面,餐饮、酒吧“转型”的假Livehouse的蔓延,某种程度上也令真正的Livehouse被污名化,造成一定潜在用户的流失;另一方面,具有票房号召力的音乐人大多被音乐节预定,也导致Livehouse难以通过门票收入、保底费用等实现盈利运转,难以实现盈亏平衡。更重要的是,乐迷存量的严重透支,也令Livehouse的消费后劲不足。

  对于二三线以下城市的Livehouse来说,尤为雪上加霜,不少场地方也因生存难题选择停止营业,难寻Livehouse的踪影。比如,坚持十年之久的景德镇文艺复兴Livehouse,便因接不到乐队演出资源、持续走高的成本问题以及不知名的举报、投诉等原因,于今年7月底宣告停业关闭。

  “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图5)

  不难看出,三年寒冬后再次遇冷,也呈现了过热的演出市场中疲态的一面:开票售罄成为了历史,票是越来越难卖了。

  

为何“开票即售罄”已成过去式?

  今年上半年,音乐先声也曾在与多位业内人士对话中观察到,行业内部对于市场降温的到来有一定的风险预估,认为消费受众的疲软期必然会在下半年出现。

  在半年多的大浪淘沙下,头部艺人、情怀艺人的批量抢先开唱,也虹吸了绝大多数的市场复苏红利。比如,周杰伦“2023年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宣布的海口、太原、天津、上海等大陆7站,共计卖出的超14万张门票且均为秒售罄,五月天双主题、六场北京鸟巢演唱会18万张票,也同样是一秒售罄。

  但随着演出入局者增多,供给过剩的矛盾越发明显,即便是头部梯队的艺人,频繁性的密集演出也极大消耗了市场,更不用说中腰部以下了,哪怕是核心乐迷也不再如数买账。比如,张信哲在举办“2023张信哲未来式2.0”个人巡回演唱会的同时,又与李健、杨宗纬一同举办“时光Classic演唱会”,这导致两个不同主题的演唱会将在9月和10月于重庆进行两次演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市场存量。

  “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图6)

  同时,乐迷钱包总归是有限的,即便有所超前消费,但面对持续过剩的演出内容供给,消费者最终也只能选择性观演,有所取舍地选择购票。更何况,当下的票价相对以往已然上浮不少,哪怕市场驱力再强,也难免会有裂隙。比如春浪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等均因高票价引发乐迷抗议,一如既往保持合理票价的迷笛音乐节则被捧上了“神坛”。

  而演出阵容的同质化、大杂烩等良莠不齐的拼盘行为,也成为乐迷对比的标准。比如,此前颇具神秘感的草东没有派对、万能青年旅店,虽然仍旧能稳固一定消费群体,但由于重复性地占据各大音乐节压轴、大轴阵容,刺激乐迷购票的动力必然会打折扣。

  此外,演出设备与场地是否能带来优秀的观演体验,也成为乐迷衡量演出质量的重要参考,不再是“听个响”的态度。比如刘若英、梁静茹、张韶涵等艺人演唱会,便因出现遮挡视线的柱子票被乐迷抗议退票,周杰伦在9月8日举办的天津站演唱会更是出现座位“像黄土里挖出来一样”的脏乱场面。而音响、分区、场地等频频出现问题,也影响到乐迷体验的方方面面,乃至现场溢价严重的饮食,也深受乐迷诟病。

  “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图7)

  说白了,面对快速扩容的演出市场,选择性大大增加,消费者也愈加重视自身的体验和权益。因此,即便是口碑较好的音乐节或是音乐人,也开始出现卖不动的架势,更不用说口碑崩塌的主办方。毕竟,井喷的演出背后,是整体经济还处于恢复期,消费者的报复性消费也会随时间的推移更加谨慎。

  与其说演出市场开始回归理性,一方面是市场二八法则下的自然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倒逼演出内容和体验的升级。

  

结语

  票房红利逐渐走向见底,真正的考验才真正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显现疲态之时,拥有高口碑的老牌歌手诸如张学友、伍佰、陈奕迅等,其数场演出门票仍然炙手可热、一票难求,并未受到太多影响。这也侧面反映出,强大的票房号召力背后依然是高质量、专业性强的内容打底。

  而反观同为“情怀牌”的梁静茹,今年的巡回演唱会口碑却因座位混乱、没有空调、保安驱逐以及音响稀烂、听不清歌词等问题负面颇多,在社交平台上更是出现多达百人的维权组织,极大打消了购票热情。

  “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图8)

  简单来说,狂飙突进半年后,演出市场还是需要回归演出内容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循环。当消费者不好糊弄后,井喷只能是暂时的,降温是必然。而“开票即售罄”的热闹或泡沫,哪怕作为营销噱头也无法持续。

  归根结底,指望赚热钱的风口注定难以持续,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商业平衡、提升内容吸引力,也是整个演出市场所面临的老问题,毕竟,遍地都是“演出刺客”的话,从上至下也将无人幸免了。

  排版 | A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开票即售罄”成过去式,演出市场陷入供求崩盘?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    

标签: 演出   过去式   供求   市场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4-2024 中国直播网(直播网)VZHIBO.COM.CN(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本站取得授权享有第17448205号“直播网”商标注册证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直播网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直播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同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直播网侵权反馈:news@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如有侵权请来邮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证实,直播网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6 备案号:

中直网 吉ICP备2023004346号 | 新现场 吉ICP备2020008037号 | 中在线 吉ICP备2020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