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全球股市重挫,A股市场方面,截至6月19日收盘,沪指跌3.79%报2907.87点,深成指跌5.31%报9414.76点,创业板指跌5.76%报1547.15点。沪指收创2016年6月以来新低,单日跌幅为逾四个月最大。
当日晚间,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表示:“金融市场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天股市出现波动,主要受情绪影响,周边股市也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场,就会有涨有跌,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看待……人民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外部冲击的影响,我们将前瞻性地做好相关政策储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直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此前,端午假期期间,央行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央行将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形势预判和预调微调,加强监管政策协调,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有效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显然,央行行长与有关负责人的表态均向市场表明了重要的一点,即市场参与者对于波动应当理性看待,不必恐慌,而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做好了准备。央行的意图是否能够达成?我们应该对此抱有信心。
回顾银行业发展史,一个关键人物——沃尔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 )曾经对中央银行的职能提出过一个重要论断:在恐慌时期,中央银行应当大量放款,但需要持有安全的抵押物,以确保能收回贷款,因此这些抵押必须是优质安全的,否则贷款时就必须进行打折计算。当然,中央银行还应征收惩罚性利率,这样人们才不会利用这种恐慌局势来占便宜。人们愿意支付较高水平的利率,这表明他们确实急需现金。上述论断被以后的中央银行家们称为白芝浩原则(Bagehots Dictum)。如果中央银行按照“白芝浩原则”行事,事实上它就是在履行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的职责。当金融恐慌来临,央行按照白芝浩原则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可以提供短期流动资金,可以有效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乃至流动性猝死,从而阻断金融市场的正反馈系统震荡自我放大的恶性循环,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崩溃或至少使其更加稳固。历史上成功运用白芝浩原则的案例,莫过于格林斯潘主政时的美联储果断且成功地应对1987年的“黑色星期五”。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