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xinwenbeijing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新功能定位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给职业院校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具有良好核心素养的职业人才与社会、企业接轨,成为昌平职业学校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
“头头拍拍、肩肩拍拍、头拍肩拍、头肩拍拍……”和着《拍手歌》越来越快的指令,昌平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昌职)学前教育专业的20名同学紧跟节奏,手势越来越快,拍手声越来越响,课堂气氛迅速进入高潮。之后,核心素养老师张学亮发问:“有哪位同学愿意站在高台上,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吗?”
“我愿意!”20只手高高举起。
被选中的学生珊珊迅速爬上1米多高的课桌,对着全班同学大声自信地说:“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让孩子们都喜欢我。”
台下掌声一片,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同学陆续站上课桌,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梦想并职业规划。
……
这是记者在昌职核心素养课堂上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中国直播网,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新功能定位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给职业院校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具有良好核心素养的职业人才与社会、企业接轨,成为昌职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
两块抹布带来的改变
走进昌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校园主道上的交通指示灯。红灯停,绿灯行,尽管车辆稀少,中国直播网,但同学们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这已成为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存在自信心弱、自尊心强等特点,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校长段福生说,职业教育要做的就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不走过程,不留死角。
为此,昌职提出在三年六阶段中实现“成型、成熟、成人、成事、成才、成功”六个小“成”,最终助推学生成为成功职业人、幸福社会人。
谢景辉曾是一名厌倦学习的初中生,今年毕业时,他已经是全国中职汽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项目冠军的获得者,然而谁也没想到,改变他人生的是入学时班主任发给每个同学的“两块抹布”。“每天早早的,班主任就出现在教室里,盯着我们用第一块抹布擦桌椅,把物品摆放整齐,收拾好自己区域的卫生。第二块抹布,是在每次实操练习完,用来把碎屑、铁渣等垃圾收拾好。这两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抹布,让我对良好习惯和细节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生源特点,昌职牢牢把握“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做人教育为主线、以职业道德为重点,促进学生道德、知识、技能、特长的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要。
刷新纪录,创造奇迹,这是吉尼斯挑战者的信条。基于此学校也设立了昌职师生自己的吉尼斯舞台——“昌职吉尼斯”。多年来,在昌职吉尼斯校册上处处留下竞技比拼的足迹:来婷婷创造了5分钟点钞1200张的成绩,赵辉创造了抻面11把2048根不断的纪录……“昌职吉尼斯”最终汇聚成了“课程大超市、创业大舞台”,形成了月底周末师生相伴赶大集的热闹局面。
“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更为积极,越来越多的学生以过硬的‘个人软实力’逐步走向‘成功职业人、幸福社会人’。”段福生说。
播下职业素养的“火种”
2015年9月,昌职职业素养团队成立,来自全校6个部门、系室的12名数学、德育、英语、心理及汽修专业课教师组成了一个全新的“跨界战队”。
此前,学校引进一家校外机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职业化素养系列课程,并选派“战队”第一批教师先期接受培训,经过一轮又一轮“洗礼”、“磨课”、“研讨”之后,12位教师结合学校现有专业,开发出了涵盖三个学年的核心素养课程,包括心智模式重建,对接专业、模拟职场,对接职场、社会三个模块,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的培训形式,以及课堂、线下活动和企业、社会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企业认知、社会认知。
“以往职业院校课堂的关注点大多在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上,容易忽视学生心理、行为、态度上的准备。自2011年,我校开始‘三有课堂’(即有用、有趣以及有效的课堂)研究探索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主题班会模式、大型活动等,让各项活动入心入脑。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找到了开展德育和教学改革的抓手。”谈起创建核心素养团队的初衷,德育副校长赵东生如是说。
此后,这支“先遣队”迅速在全校刮起了一阵“核心素养旋风”。
如前描述,在12位老师的核心素养课堂上,再也看不到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更多的是学生一直处于兴奋、激情点燃的状态。从简单的握手开始,让学生们抛开拘束,积极快速融入到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通过奖惩制度,让学生建立心理纪律,日后到企业能自动接受企业制度并自觉遵守;通过“电流传递”让学生把日常行为规范印在心里,老师和学生们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电流,任何人的掉队、破坏都会影响到班级的运转。
“学生的激情被激发了,我们被学生激发了。”核心素养团队成员王姿说。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团队成员、刚刚获得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的教师张翔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在张翔的专业课中,有一篇关于“更换安全气囊”的章节,以前的课程设计中,张翔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拆装安全气囊原理、步骤的训练,如今他把安全意识放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首位。
“企业更看重的是技能以外的素质。不单单是安全气囊,学生在学习发动机、变速器时,安全意识也会贯穿始终,当然,除了工作,未来对他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张翔说。
如今,核心素养团队正在撰写核心素养课程校本讲义,并已经开始向班主任、行政管理团队开展第一轮培训。
“开展核心素养课,并非单打独斗的事情,我们希望这12位教师都能成为一粒火种,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课程模式向全校推广。”赵东生说。
一个手机引发的“全校总动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通过手机上网和玩游戏的“低头族”成为传统课堂上一道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风景”。中职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课堂,该怎样管理?
#p#分页标题#e#“在我们学校,不仅不反对孩子使用手机,反而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上网账号。”赵东生告诉记者,昌职的德育工作并非德育老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员参与,很多德育上的问题,都成了全校教师合作研究的“大课题”。
学生处主任高文向记者讲述了昌职围绕手机开展的“全校总动员”。“以前我们都是明令禁止上课带手机,后来发现‘堵’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利用手机这个新“工具”呢?此后,高文所在的学生处迅速联合信息处,开发出了一套网络系统,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个IP账号,在此基础上,教务处又组织学科老师开展了一场针对手机的“教学改革”,比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具体问题通过网络查找补充材料,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布置作业、点名,让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完成部分作业等。“在我们的课堂上,手机、笔记本电脑与网络不仅不是干扰,反而是必需的工具与途径。”
此外,针对手机利用率高、电力支撑不足的后续问题,总务处在全校建立了数个充电桩,每个充电桩设计有100多个手机插孔。就是在这个小小的环节,学校开展德育都不忘“见缝插针”,“在充电桩旁边的橱窗里,我们还做了一些小小的提示,比如提醒学生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发微信,或者禁止使用劣质充电宝等。”高文告诉记者。
赵东生说,“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导向的例子,既有部门之间的合作,又有人性化的思考,不仅解决了问题,还附带了许多其他教育元素。”
打造学生软实力的“雷达图”
“优势:口头能力良好,文字书写能力良好,逻辑思维敏捷,善于发现问题,音乐素养较强;劣势:动手能力较弱,人际沟通能力较弱,思维模式过于发散,缺乏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过于看重个人,以至于曾有过‘腹黑’心理,所以要平复心态,良好看待。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培养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每个学期末,昌职每位同学都能像小梁一样拿到一份贴心的“学生软实力测评报告”,有数据、有图表,详实记录上个学期学生的综合表现。这是学校深度调研学生发展需求,立足职业素养与岗位标准,将学生参与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思想道德、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心理品质、职业素养等德育要素全部转换为量化评价,研发出的MECS中职德育学分系统,通过对学生在校所有过程管理和量化评价,形成了《学生软实力测评报告》。
“看到这份报告,我知道我的弱点在哪里,需要在哪方面加强。”小梁说。
“这份报告意在把隐性的道德意识尽可能显性化,目的是通过找出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赵东生说。
针对学生测评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会专门召开主题班会,并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各系还会结合专业特点与岗位实际需求,设置专项心理能力训练,比如航空服务专业侧重提高空间知觉、调适情绪能力;学前教育专业重在增强归纳演绎、心理应变能力;园林绿化专业则更多是提升竞争协作能力等。
据了解,测评报告结合学生家庭背景、个人特点,对学生个体、系室、学校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学生就业时,还会提供给就职企业人力资源作为参考。
“目前这套系统正在升级中,未来,评价报告将成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雷达图’。”赵东生说。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