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xinwenbeijing
“提高教育质量”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2016年12月17-18日,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便围绕“提高质量—教育创新发展之本”展开研讨和交流。会上,三场基于“提高质量”的主旨发言,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和路径。
2013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9个教师节慰问信中首次提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今天,我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朝着这样的水平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教育,也才有可能支撑经济、科技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要想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中国直播网 ,必须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基于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基本理念,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争创一流与促进均衡双翼齐飞。
进入新世纪以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均衡发展仍然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十多年来,或者在更长时间里,在教育的发展上,教育的硬件建设取得了很大改善,但是,教育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要通过优化师资、教育信息化等方面资源的配置,来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路径。
2010年,我们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三个地区的教育问题: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中部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占全国人口35%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大城市地区。如何在均衡化的过程中保持向前引领的价值,对于中国这么大体量的教育发展、对中国和对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思想。中央提出教育“立德树人”,中国直播网,必须从根上树起,必须铸造有深度的文化自信,培育教育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
所以,在提出的政治学科素养中,包括政治认同,即每个学生学习政治以后,要坚定地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地走这条道路;理性精神,要让学生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判断并做出选择;让学生学会学法、遵法、守法;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政治担当。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有了这个学科素养目标就朝着这个方向去组织课程资源、去改革我们的教育,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学科建设来培育这些素养。
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更加突出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经济改革就是推动创新驱动,教育创新型国家就要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课改中,我们主要的教育观念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真正的学习,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式、研究式、启发式以及互动式等。探究各种学习方式,目的是要因材施教,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优化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的质量。
比如,数学学科有其内容体系,但是在研究数学素养的时候,主要研究什么?所谓数学学科素养,最后就是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事情,通过数学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的思维,使其学会运用数学分析来观察、认识、思考和表达,这样我们组织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有了具体的载体。
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到来,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将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引擎作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育影响同样深远。教育资源数量以难以计数的速度在增长,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将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我们国家互联网发展很快,67%的中国网民使用互联网学习,互联网的原住民是80后或90后,这两个群体是网络教育的主要对象。所以通过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使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更便捷,同时也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而教育管理也将会通过信息化而提高效率。
基于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态势,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将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题、攻克难点。
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难题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三中全会,把教育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列入了中央目标日志,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我国基础教育单位过大,其原因总体上还是人口多、教育资源不足,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目前,我国中小学标准班额,小学是45人,初中是50人,大班的概念是56人以上,超大班是60人以上。我觉得这是温饱时期的教育,这要求跟小康目标不相适应,跟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差距较大。所以人均教育资源的差距是学生获得教育关照的差距,班内如果有70个孩子,再好的教师也不行。
基于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将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为重要保障。
新形势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将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各项教育事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这些年,教育部对教育做了很多事,但现在仍还有很多问题,包括教师问题、课程教改问题、资源教室的内涵建设问题等,尚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上的主旨发言编辑整理,有删节)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