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三家单位近日宣布,北京将用三年时间,建设10所“特色高水平”的职业院校、100个“特高”专业和100个“特高”实训基地。每所院校最多可获1亿元财政支持。每个专业、基地最高可获1500万元财政支持。由此推算,这一次,为了“特高”的高职项目,北京市财政最多将拿出40亿元。
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职业院校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什么对职业院校要拿出如此高的投入?
其一,近些年,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形势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由剩余向短缺的转折点,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消失,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民工荒”。为保持经济继续中高速增长,必须依靠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劳动者队伍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职业院校在这种转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5G改变了原有的产业面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各领域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行动计划,都把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急需技能型人才列为重要内容。职业院校也成为主要渠道。
其三,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稳就业”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工作。高职院校将不再单纯为完成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学历教育,而是要为更加广大的社会群体提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服务,从而更加长远地着眼于让更广大的社会群体包括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责任更加重大。
其四,职业院校是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北京是国内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拥有众多一流大学。北京的考生、家长也往往更关注这些名校,而忽略了职业院校。其实,人才的成长是多途径的,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在近年来国内知名的“大国工匠”中,有许多都是从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他们同样成为了贡献突出、受人尊敬的人才。
科技创新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也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教育事业需要一流的研究型高校,也需要一流的职业院校。因为培养的多途径、多元化,人们往往把职业院校比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市政府下如此大的力量打造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将有助于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通过立交桥,走向建功立业的人生大舞台。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